风电光伏大规模基地和分布式开发宜并举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在碳中和目标推动下,新能源将以大基地和分布式两种方式大力开发,这两种方式的新能源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挑战有什么不同?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有哪些风险需要重点防范?
王志轩:近几年,我国能源转型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整县光伏也在有序推进。个人认为,立足我国能源禀赋实际,我国风电光伏大规模基地和分布式开发宜并举,就地消纳优先,同时要发挥已有特高压资源优势,统筹推进电源项目建设。
为何就地消纳优先?因为其优势在于分散风险,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和减少远距离输电的损耗。
目前,我国装机规模约1亿千瓦的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基地已有序开工建设。集中开发也有一定的优势:大范围进行风电光伏资源配置,可以一定程度减少由于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性导致断供或不稳定的风险,我国沙漠、戈壁、荒漠集中在西部地区,对土地、水资源等的限制因素相对较少,另外风光资源的稳定性、设备可利用小时数也更高。
集中和分布式,两种开发方式各有优劣势,因此可以并行不悖。但要注意的是,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例如已建成的特高压工程,如果只需增加适当的配套就可实现大规模开发消纳,此时选择就地开发分布式反而“舍近求远”了。
当前,“源网荷储一体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统一规划、协调推进的问题。电网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协调各种发电资源共同维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做到各类电源之间、电源电网之间相协调,区域布局及项目与消纳市场、配套电网以及调峰电源相统筹,从而为规划、建设、生产、创新等活动提供依据。未来,不管是电源电网项目的开发建设、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还是面对今后分布式能源、储能、充电桩等大量涌现出的“产销者”,电网的特性要发生重大改变,电网本身的调节能力、需求和平衡难度也将发生剧变。另外,统筹协调开发、提高系统经济性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源网荷储一体化”题中应有之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