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策并举 不断提高我省林业间接减排水平
省政府参事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赵体顺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全球气候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一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二是人类大规模破坏森林、毁坏湿地、降低森林植被和湿地的固碳能力。应对气候变暖,最根本的措施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世界公认的解决途径一是工业直接减排;二是间接减排,即充分发挥森林植被的固碳功能,通过森林碳汇间接减排。众所周知,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贮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46.3%。据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达到24%—36%。森林固碳的机理是森林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氧气。据专家测算一座20万千瓦的煤炭发电厂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被3.2万公顷人工林吸收;一架波音飞机从北京到上海按每天往返一次计算,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被0.1万公顷人工林吸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维护粮食安全、间接减排、改善生态状况、提高生态承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省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较低,全省还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和大量的“四旁隙地”需要造林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潜力很大。为了提高我省林业间接减排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大的生态容量,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一是强力推进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森林质量。河南“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明确:到“十二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61%,森林面积达到393.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59亿立方米;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5%以上,森林面积达到417.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81亿立方米。要完成以上林业发展任务,要继续坚持实行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切实搞好中幼林抚育经营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快建设“四区两带”生态网络构架,为中原经济区构筑良好的生态屏障,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二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要按照《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和分解的指标,加强林地、林木的管理,搞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厉打击毁林犯罪,切实巩固好造林绿化成果。要加大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力度,到“十二五”末,全省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4%以上,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3%左右,90%以上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以上的极少种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12个,面积28万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在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
三是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大力营造生物质能源林。积极鼓励企业自愿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中国烟草总公司捐资570万元在南乐县实施通道碳汇林项目,计划造林113.3公顷。建成后(按每年每公顷生长15立方米计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110吨,为企业做出了榜样,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希望更多的企业参与碳汇造林项目,为我省林业间接减排做出贡献。要大力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十二五”期间营造黄连木、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林17万公顷,并积极支持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发展,开辟
新能源,不断提升林业碳汇能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四是大力提倡节约木材,综合合理利用木材。大力支持木材“三剩物”利用和废旧木制品回收及再利用,提高木材资源再利用率,间接增加木材供给和贮碳功能。
五是加大林业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根据中原经济区林业建设的需求,重点研究开发林木良种选育、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农复合经营、困难地造林和植被恢复、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湿地恢复和重建、高效生物质能源林经营等技术,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十一五”末的45%提高到“十二五”末的50%。
六是广辟投资渠道,千方百计增加林业投资。林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因此,投资来源应以国家财政补贴扶持为主,受益者支付为辅,如江河水资源的使用者应通过税或费的形式对上游森林经营者给予经济补偿,从旅游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营造林。也可以通过捐助支持造林绿化,主要是接受国际组织、外国政府、个人和国内单位、个人的捐助和援助。还要坚持适龄公民义务植树这一成功做法,通过多种投资和方式加快林业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