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河南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
为林业节能减排效益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兵
林业既是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作用的基础产业,又是对保障地球生态安全和人们健康长寿具有独特作用的公益事业。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各种努力中,林业活动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集中体现在增强碳吸收、保护碳储存和碳替代三个方面。《京都议定书》规定,造林、再造林和植被恢复等吸收的温室气体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用于抵消国家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可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获得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来实现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但林业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必须是透明的、可证实和核查的。这就要求利用林业生态监测数据对林业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进行科学评价。
构建河南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回答河南省林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涉及全局、影响决策的基础性科学问题,诸如河南省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演变规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机理、区域资源合理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生产力形成机制和有效调控等问题的回答,都需要依靠生态监测体系长期观测积累的一系列数据和研究成果来支撑。二是可以为河南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会对科学基础理论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通过生态监测体系这一平台开展研究工作,能够为研究典型区域生态建设需水定额、土地承载力、林种搭配等工程建设难题提供理论支撑。三是进行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的需要。效益监测与评估对于工程建设的作用意义重大,工程的效益监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对比过程,河南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的建立,积累的大量观测实验数据,将成为评价全省林业工程效益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四是为绿色GDP的核算及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长期观测,可准确地开展河南省不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深入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和动态变化趋势,建立森林、湿地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体系,准确测算生态系统功能物质量及其价值量,既为按生态质量进行补偿提供科学数据,进一步促进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完善,又为开展绿色GDP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将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五是科学指导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的需要。按照《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安排,从2008年开始,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已在全省全面展开。与快速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相比,河南省的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相对薄弱,尚未形成一套与气候、土壤、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变化相关联的科学观测体系。建立河南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这一生态环境观测和科学研究平台,对科学评价河南省生态环境特征,预测其演变过程,指导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必须科学规划、足额投入和规范管理。科学规划是依据。按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和林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以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为手段,以提升河南省生态监测体系观测与研究能力为重点,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河南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的指导思想,遵循“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开放共享;统一标准,高效运行;依托项目,带动建设”的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标准,编制规划,明确生态监测体系的结构与建设内容,实行有区别分层次的生态监测体系建设,作为河南省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的依据。资金投入是必要条件。生态监测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观测仪器设备购买应完全由财政投资。为了保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建设需要的资金,要将建设项目列入省级财政预算项目,由省财政连续投入建设资金,保证全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规范管理是保证。加强生态监测体系制度建设,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生态监测体系有相对稳定的人员专职负责生态站的管理和科研工作,维护生态站基础设施和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行,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保障生态站资金使用安全、高效、透明,依照现行的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对生态站的监督和评估,实行严格的生态站建设和运行的制度,基础设施实行统一设计,观测仪器统一招标采购,保证全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的快速建设和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