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态承载能力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减排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减排最有效的途径是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间接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湿地等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这个过程国际上把它叫做碳汇。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通过森林资源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已经成为国际上许多国家实现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
享受良好的生态,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期待和基本需求, 破解卢展工书记提出的“减排哪里去”等发展难题,林业部门责无旁贷。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强化森林保护,搞好森林经营,保护好湿地资源,增加林业碳汇,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和恢复湿地、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增长,森林和湿地的固碳量大幅度增加,实现了间接减排,提高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
省林业厅积极主动通过组织笔谈的形式,使院士、参事、专家、学者和务林人“齐聚一堂”,围绕“减排哪里去”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难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必将促进全社会更加认识林业、热爱林业、积极投身林业建设。我相信,只要全省不断加快林业发展,发挥碳汇功能,建设生态中原、绿色中原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河南林业间接减排的作用和意义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河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 杨喜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目前,世界各国都空前重视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下,共同努力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显示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
温室气体减排主要有直接减排和间接减排两条途径。直接减排即工业减排,通过工程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绝对排放量,但常常会受制于能源结构、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间接减排,又称生物减排,即通过对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的特殊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碳的主要储存库。森林通过生物固碳、森林土壤固碳以及成熟或者采伐的林产品固碳等形式,每年每公顷的碳固定量为20吨-40吨。因此,森林对现在及未来的气候变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森林的生物固碳会随着林龄的增长而累计,也会因气候、土壤、森林经营方式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世界各国已经把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措施之一。《京都议定书》已将造林、再造林确立为抵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日本承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削减6%,其中3.9%通过森林间接减排来完成。我国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并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把森林蓄积量作为新的节能减排重要约束性指标。未来五年森林覆盖率将从20.36%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将从137亿立方米提高到143亿立方米。要实现森林蓄积量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国每年至少需要完成中幼龄林抚育540万公顷、低效林改造167万公顷。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近年来,我省组织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重点地区防护林建设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山区生态体系、农田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生态廊道网络建设、环城防护林和村镇绿化工程等一批省级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52万公顷,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为增加森林的固碳总量做出了基础性贡献。从2007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对林业生态效益开展逐年评估,效益总价值年增幅为4%-5%。河南省人民政府刚刚发布的《2011年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公报》表明,森林和湿地2011年吸收二氧化碳8713.46万吨,相当于固定了全省当年总能耗排碳量的12.64%。并且在固碳的同时释放了5489.70万吨氧气,相当于2.03亿成年人一年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全省村镇森林节能604.45亿度,减少碳排放1644万吨,相当于为全省增加了1623亿元的GDP生产空间。这就足以说明河南林业在间接减排上的作用巨大,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拓展了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容量和空间。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虽然森林间接减排并非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的最终解决途径,但是,只要我们通过继续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大力开展森林经营,加大森林管护力度,探索发展机制,林业间接减排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保驾护航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