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由能源基金会支持、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的第四期碳中和沙龙举行。来自北大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基金会等单位的50多名专家、学者、学生现场及线上参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会议现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能源基金会多年来一直支持中国“双碳”研究工作,期待通过北京大学碳中和沙龙这个重要的跨领域交流平台,让碳中和相关的各个学科形成跨界合作,更好地拓展碳中和相关研究的方向和路径。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刘俊围绕“中国道路交通零排放的降碳减污和健康效益”的主题作学术分享。她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碳排放量在2025年之前已经达到峰值,随着交通及全国各个行业的清洁化转型,后续空气质量仍将持续改善,污染造成的人员健康损失、经济影响损失也会大幅度下降。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李想作题为“绿色氢氨的技术经济性预测评估及其在工业园区应用简析”的报告。他指出,绿氢绿氨是向碳中和目标迈进中重要的中间能源品种,预计2050年全球氢氨的需求量是2025年的3倍多;中国不同地区绿氢绿氨的成本差距很大,考虑到资源利用的问题,绿氢绿氨重点发展的区域是具有配套产业的工业园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康俊杰以“华东五省市电力转型与安全保供路径与方案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他指出,华东四省一市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用电量最大的区域,研究该地区电力的转型和保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本地电源、调节资源、电网互济等策略,该地区电力行业能够在保供前提下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郑雅楠、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莫建雷、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科技创新院教授级高工段炜对报告进行了点评,与会嘉宾围绕“交通领域碳达峰路径““绿氢绿氨生产成本及应用场景”“电力转型障碍”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专家点评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双碳”目标把减污降碳、能源转型、新能源等不同领域的研究纳入同一体系。碳中和沙龙会持续关注碳中和领域中的其他不同议题,以推进跨领域合作,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部分参会嘉宾合影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