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全文】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碳交易网2016-02-19 15:32

3.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推动建立和完善农村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完善村务监督工作运行机制,建立村务情况分析制度,村务监督工作报告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以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社区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丰富基层群众自治形式,推广“五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务联席会、“一事一议”等制度,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机制。推广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理事会、村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农民的建设主体作用。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4.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加强基层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广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建立基层党组织微信群、易信群、公众账号等,加大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组织开展法治干部下基层、送法下乡、法治知识巡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学法用法,依法调处矛盾纠纷,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维持良好有序的社会治安。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5.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依靠对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小坝塘、林地、经济林果等租赁承包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对村闲置资产和简易厂房等进行改造提高租金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集镇的可发挥优势做强村集体经济。加大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有条件的推进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探索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确保美丽宜居乡村都培育有村集体经济。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三、强化保障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一)创新组织领导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纳入重要工作议程。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是省委、省政府总揽推进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领导机构,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农办要牵头负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整体谋划、综合协调、规划布点、统筹推进、督促检查和综合考核工作,协调确定各级各部门要完成的建设数量。省直各有关部门,各州(市)、县(市、区)要制定时间表、绘出路线图,明确责任、形成合力、集中攻坚。各级有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任务的部门要制定年度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方案,完成工作总结,报同级党委农办汇总,上报同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要按照职能主动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做到“美丽宜居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确保建设取得实效。各地区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二)创新投入保障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平台,以美丽宜居乡村规划为主导,将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整体打造、综合示范,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挥农民群众建设主体作用,采取以奖代补、村民自建、“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等措施,发挥农民筹资投劳、共建家园的积极性。要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接,切实用好政策性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争取商业性金融机构更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发展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型“三农”金融组织。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通过村企结对、部门联村等形式,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特别要搭建“感恩社会、回报家乡”的建设平台,引导企业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