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推进建筑节能降碳。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政府投资类公益性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太原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他地区新建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应不低于20%。2014-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200万平方米以上。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推广应用,继续强制推进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到2015年,城镇新建居住建筑65%节能标准执行率达97%以上,完成“十二五”期间20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6000万平方米。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城乡清洁、建筑抗震加固等工程,开展农村节能建筑试点示范。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十三)强化交通节能降碳。深化“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支持清洁能源、新能源及先进节能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公路甩挂运输,推进跨省市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太原市国家“公交都市”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加强大型道路运输企业能耗统计、监测,到2015年,全省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与2013年相比下降4.7%。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十四)抓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及考核办法。深入推进3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研究制定示范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到2015年,力争超额完成“十二五”时期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下降15%、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2%的节能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五、强化技术支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十五)加强技术创新。强化企业节能技术创新,加快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焦化、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生产,力争2015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投入比重超过2%,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超过230户。在能耗高、节能减排潜力大的地区,实施一批能源分质梯级利用、污染物防治和安全处置等综合示范项目。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投入。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十六)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完善节能减排低碳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推进落实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制定发布我省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在主要耗能行业推广一批重大节能环保低碳技术及装备。在钢铁烧结机脱硫、水泥脱硝和畜禽规模养殖等领域,加快推广应用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在燃煤和低热值煤发电企业开展烟气超低排放技术应用,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六、加强政策扶持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十七)加强价格调控。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执行力度,认真执行国家关于淘汰类企业和限制类企业的电价加价标准。落实电解铝企业阶梯电价政策,逐步扩大到其他高耗能行业。落实燃煤机组环保电价政策。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纳入污水处理成本。完善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提高收缴率。
(十八)落实财税政策。各地要加大对节能减排降碳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整合各领域节能减排资金,加强统筹安排,提高使用效率,努力促进资金投入与节能减排工作需求相匹配。继续落实企业购置使用节能设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部署,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
(十九)实施绿色信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降碳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支持节能减排降碳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利用私募基金等,拓宽融资渠道。对节能减排降碳重点建设项目,金融机构应优先安排中长期信贷。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七、继续完善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
(二十)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制订能效对标实施方案,在水泥、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焦化等高耗能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公布能效水平先进企业名单,对能效领跑企业给予政策扶持,促进我省主要行业和主要用能产品单耗绝对值排位在全国不断前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二十一)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大力推进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体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培育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源,发展各类技术型、整合型节能服务公司。依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引导技术咨询、节能评估、能效监测、能源审计和节能量审核等服务业态发展。支持大型企业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鼓励有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产业规模化。推进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节能服务能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二十二)探索建立碳排放权、节能量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推动成立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稳妥推进节能量交易试点,探索建立节能量交易模式。继续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