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单位, 建立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协调机制,通过 部省会商、部际合作,建立与节能减排重点地区 的部省联动机制,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工业和信 息化主管部门加强合作,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作 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 明确具体任务,加大支持力度,落实配套措施,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实施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组建由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参与的节能减 排科技行动专家组,为专项行动的实施提供战略 咨询。创新科研项目的遴选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发挥行业部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服务平台、高校院所和相关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实现协同创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遴选标 准,筛选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产业化前景好的重 大技术成果,建立节能减排技术信息发布共享机 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服务等市场化 机制中促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联 合有关部门共同构建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产业政 策和标准规范,推动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与有机衔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三)拓展多元投入
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示范补贴力度,将节能减排科 技专项行动的有关工作纳入各类科技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通过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风险补偿、后补 助等手段,增加节能减排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强财税、金融等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财税激励机制研究,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四)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
抓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 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节能减排 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地方 节能减排科技队伍建设,增强地方节能减排专业 人员的科技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 大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人才的奖励力度。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将节能减排作为优先领域纳入双边或多边政 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框架,并作为科技援外的重点领域,深化研发、示范、标准、能力建设及政策等方 面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参与节能减排领域的国际组织和国际研究计划,鼓励并支持我国科学家和科研管理人员在相关国际组织及国际研究计划中任职, 牵头或承担重要的研究或管理工作。加强战略性新 兴产业及主要行业节能减排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引 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联合研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