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记者从四川省建筑产业互联网科技促进会获悉,《四川省建筑物化阶段
碳足迹数据资料管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完成评审工作,即将正式发布。这标志着四川省在建筑领域
碳排放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标准》填补了省内建筑施工阶段
碳排放管理的空白,为推动建筑行业
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悉,《四川省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数据资料管理标准》的编制工作是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绿色建造全域周期的碳排放溯源管理系统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标准旨在加强四川省
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确保各项
绿色建筑性能,特别是碳排放控制要求达到设计要求。通过碳排放资料的管理,为四川绿色低碳建材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支持,加速绿色低碳建材产业的发展,推动大规模
新能源施工装备更新,引导政策从设计到施工阶段标准的有效落地。
据标准发起单位四川省建筑产业互联网科技促进会秘书长刘晓宇介绍,“建筑物化阶段”是指从建筑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涵盖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运输、施工工艺、设备使用以及现场管理等各个环节。这一阶段是建筑产品从设计图纸到实体建筑的关键环节,也是建筑碳排放管控的重要阶段之一。
该《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各类民用建筑新建和改造项目在建筑物化阶段的碳足迹数据资料管理。它明确了建筑物化阶段、建筑碳排放管理体系、碳足迹等关键术语的定义,规定了数据资料管理要求、核算边界、数据资料采集要求等内容。此外,《标准》还明确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认证检测单位、碳排放核查机构等在碳排放数据资料管理方面的职责,规范了碳足迹数据资料的分类整理、组卷要求和具体资料内容。同时,明确了工程竣工阶段的碳排放数据资料验收文件和对应的竣工碳排放核算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在多方面展现了创新性:首次系统规范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碳足迹数据收集、整理和管理流程,填补了施工阶段碳排放管理的空白。结合四川建筑行业特点,明确了各参与方的职责,建立了“碳排放责任”核算体系,为精准管理提供了依据。引入了先进的数据质量管理要求,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碳核算和政策制定提供坚实基础。
《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四川省住建领域在建筑物化阶段的碳足迹数据资料管理流程、提高数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为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碳达峰路径分析和
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四川省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
节能减排,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为实现全省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