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2025年7月9日,泰国政府携手世界银行正式推出“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 LCC)
碳信用计划,构建一个以城市级
碳减排项目为核心的金融生态系统。这一机制将整合城市交通、建筑、能源与水务等板块,借助市场化
碳信用融资,助力泰国实现2030年减排30%、2050年
碳中和与2065年净零的气候目标。
试点城市启动
即将于2025下半年启动一批试点(包括曼谷外围和中小城镇),用于验证项目集群机制、碳信用计算与金融模型。
区域经验复制
成功示范后,将复制至东盟其他国家,结合GEMS(Green & Resilient城市
平台)推动次区域低碳城市发展。
泰国力争成为区域碳信用交易枢纽,推进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签订Article 6.2
碳交易协议。
城市级脱碳至关重要
世界银行区域官员Melinda Good指出,通过TOD(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节能、水处理、自然基础设施等城市规划改革,有可能吸引每年高达20亿美元的私人
绿色投资。世界银行预测,通过城市碳信用机制,尤以公交电动化等项目,可生成高达10亿美元的
碳金融收入。根据LCC于10座二线城市的评估,太阳能、能效改造、LED路灯、电动车等项目总投资68亿美元,预期减排约4620万吨CO₂e,提供95亿美元节能收益。此外,泰国城市在供水体系中存在高达40%的漏损问题,而针对洪涝的基础设施规划也亟待加强。
减派君观点
泰国–世界银行“低碳城市碳信用计划”之所以真正“创新”,在于它突破单项目局限,实现规模化整合。以城市为单位,将LED路灯、建筑能效改造、电动车基础设施等多个小型脱碳项目统一打包,借助统一MRV体系发行碳信用,具备真正“打包减排、打包融资”的规模化潜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国际/区域一体化视野,设计即标准对接,从一开始就在MRV和认证体系中纳入国际标准(如Verra、Gold Standard),并通过试点逐步扩展至东盟地区,具有“从本地示范到区域扩散”的战略格局构建平台式治理,极致提升效率:由EXIM银行担任“协调与管理实体”(CME),实现从融资发放到项目落地再到碳信用销售的闭环协同,避免了资源碎片化与中间效率损失,同时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管落地能力。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脱碳机制,而是一个集减排、融资、政策协同与国际接轨于一身的“城市碳金融平台”创新模式。若试点成功,泰国将在城市碳金融领域建立“南向样板”,可直接供其他东盟国家模仿与采用;配合日益成熟的碳交易机制与国际合作条款(如《巴黎协定》第6条),未来将提升泰国在区域碳信用市场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