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健康,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措施的关键词

文章来源:磐之石碳交易网2020-06-15 08:25

2020年已过半,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未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欧洲各国情况有所好转,拉丁美洲和南亚等国又成为新的疫情中心。持续的疫情已经给各国经济带来重创,也给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行动带来了不确定性。不过,在疫情蔓延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气候变化和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分析和讨论气候变化与新冠肺炎之间的关联,包括它们的成因、健康影响和应对策略等等。近期多个国家出台了绿色经济复苏计划,处于抗疫一线的健康医疗部门,也对多国首脑发出了他们对经济复苏政策应重视加强健康医疗部门韧性能力建设的期盼。
 
绿色复苏:
 
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或是能源低碳转型的巨大机遇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在最近发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展望:2050年能源转型》报告中指出目前的COVID-19大流行病引发的健康、人道主义、社会和经济危机可能会扩大社会差距,或者加速脱碳进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各国如何采取经济刺激措施,确保可持续性、加强韧性和改善人民的健康和福祉将是头等大事[1]。
 
绿色、健康的经济复苏措施将获得远超投入的收益,尤其是健康收益,将尤为显著。该报告认为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和效率措施的回报率比成本高很多倍;在能源转型设想方案中,为能源转型每花费1美元,将带来3至8美元的回报。该报告进行的2030年和2050年能源转型情景下的全球福利指标分析显示,健康收益和温室气体减排在各指标中占有最大比例。
 
图一:2030年和2050年能源转型情景下的全球福利指标(柱状图中浅蓝色和棕色部分分别为健康和温室气体排放指标)[1]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2020年5月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网站发表文章称,随着各国政府对COVID-19的经济影响作出回应,要求“更好地恢复”的呼声日益高涨,确保各国政府花费在复苏计划上的数万亿美元用于投资于低碳和有韧性的经济[2]。在4月底彼得堡气候对话年度虚拟会议上,"更好地恢复"成为会议重点,各国部长们承诺在团结一致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复苏,并在2020年继续推进雄心勃勃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s)。文章还提到去年年底,欧盟以价值1万亿欧元的 "绿色新政"带头发起绿色行动,并承诺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尽管新冠肺炎流行,但欧洲各国领导人们一再强调该协议,并确认该计划的框架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刺激经济复苏措施的基础。此外,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领导人都表示将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后疫情经济复苏计划。
 
 
公共健康:
后疫情时代塑造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的基石
 
应对气候变化与流行病爆发需要社会经济系统性的改变,来自无害医疗组织(Health Care Without Harm)的Josh Karliner认为,在一系列的系统性变化中,应当包括建设气候智慧型医疗体系、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森林资源和发挥健康部门领导力等实现气候正义与健康平等的策略[3]。
 
在刚刚过去的五月份,全球气候与健康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联合发起了一项名为“健康复苏”的公开信签名行动,该公开信要求G20国家元首在经济复苏计划中纳入对公共卫生和环境管理的投资,采取明智的激励和抑制措施,构建更为健康、有韧性的社会,支持可再生能源,邀请健康领域专家参与紧急刺激计划。截至5月26日,来自90多个国家,代表4千万健康工作者的350多家组织和超过4500名健康专业人士签署了该公开信[4]。
 
医护人员在此次疫情当中负重前行,在医疗卫生防御体系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冒着生命风险坚守在救治新冠病患的第一线。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医疗卫生领域工作者应当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结语:
 
让复苏促成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性改变
 
绿色复苏计划强调低碳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发展,考虑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绿色复苏计划将凸显决策者的决心:将后疫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协调起来,共同推进经济的复苏、全球防疫能力和协作的增长,以及实现全球平均温升控制目标。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