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鼓励银行加入赤道原则履行社会责任
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它要求企业在工程开始之前到受影响的地区进行咨询,并建立当地居民“申诉机制”,避免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这既是银行对自身环境保护责任的承担,也是对环境风险的有效规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界对环境和社会问题重视不够。前世界银行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就曾对我国提出过批评,认为中国大型银行无视“赤道原则”,缺乏社会责任感。当然对银行而言,赤道原则不是国际公约、不具备强制性。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仅兴业银行一家加入赤道原则,这与我国银行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却是严重背离的
赤道原则的实施需要一个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方面,商业银行要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绿色信贷,推广适用赤道原则项目融资和节能减排产品,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节能设备的应用、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关注并积极解决环境与社会问题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在做出重大业务决策时,要注重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考虑,以此提高银行资产组合的质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要减少办公运营的资源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紧跟节能前沿,增强绿色运营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
四、多方合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低碳金融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配套工程,其发展不仅需要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来自政府和监管部门综合的配套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一要改造商业银行自身金融服务体系。商业银行要通过软件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两方面,对人才培养、系统配置、网络建设、产品研发等工作多管齐下。要注重开发运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技能服务低碳经济,探索以现金流而非财产或资产抵押作为信贷行为的基础。由于低碳金融兴起的时间还较短,一些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都不太熟悉。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学习低碳金融业务知识,探索贷款工具的创新。二要对商业银行低碳金融开展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相对于传统产业,低碳产业中涉及了大量的新兴技术,商业模式也非常新颖和独特,但是企业在由高碳向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往往导致转型企业自己的经营成本大幅度的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并导致银行经营风险的上升。因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低碳金融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一系列标准、规则,提供相应的投资、税收、信贷规模导向、不良率容忍度等配套政策。三要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低碳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和总结。监管部门要拓宽宏观视野,转变监管方式,积极探索监管创新服务新思路,为低碳金融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