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现阶段低
碳金融的发展策略应该是,既要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对
低碳经济的支持作用,又要兼顾金融银行业自身的创新与发展;既要实现银行业自身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又要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既要改造商业银行自身金融服务体系,又需要国家和政府层面的综合配套政策支持。
就现阶段而言,商业银行低碳金融的发展基础和现实选择仍是绿色信贷,绿色信贷仍是低碳经济发展最有力的金融武器。建立低碳金融服务体系不能离开商业银行信贷的作用,要正视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现状,高度重视绿色信贷的杠杆调节作用,斩断污染企业资金链条,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大力扶持环境友好型企业,积极发挥金融对调整经济结构的促进作用。
目前,应以绿色信贷机制建设作为助推低碳金融发展的抓手,确保绿色信贷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加强信贷准入管理,从根子上推进绿色信贷。将环保节能的要求引入到银行的信贷准入标准中,严把信贷客户环保节能准入关。实施环保一票否决信贷审批制度,严格禁止对不符合
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或项目进行信贷投放。二是转变信贷投放行为,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在信贷配置的过程中,把符合国家环境管理、污染治理标准和对生态的保护,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损耗,增加对环保产业和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大胆探索新经济领域的信贷经营规律,积极支持以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
新能源,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细化绿色信贷政策,健全绿色信贷制度。目前国家对绿色信贷提出的标准多为综合性的、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操作标准和环境风险评估标准,贷前审查难以准确把握。因此,有必要研究制定基于环境风险的绿色信贷指南,以之指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同时国家也应通过环保、行业主管等部门给予绿色信贷更多、更直接的配套支持。比如,强化环境执法,加快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完善环保与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并注重借用财政补贴等方式改变存量贷款结构,培育低碳风险评估机构等碳金融服务中介,降低贷款风险。
二、从国家战略层面大力发展碳金融
如前所述,碳金融已成为国际社会抢占低碳经济和低碳金融制高点的关键,然而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却远远落后。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争取主动权,是我国低碳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一重大课题的解决亟需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其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笔者建议:一是加快发展碳金融市场,抢占碳金融制高点。要把碳金融发展纳入到国家气候变化、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使碳金融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建立和完善气候变化的数据库和碳风险评价标准,健全
碳交易监管和法律框架,提高中国在国际
碳交易中的定价权,为碳金融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尽快建立碳交易市场,搭建交易
平台,培育中介市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二是重视游戏规则的制定,争取碳金融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碳排放交易所,争夺国际碳交易规则制定的主导地位,谋求碳交易定价权;提高碳测量科技水平,完善碳标准的各种核定规则,掌握碳核定的裁判权;大力发展各种减碳技术。三是开展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推出碳金融产品,发展碳交易衍生市场,开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证券、低
碳期货、低
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则应加强能力建设,积极拓展碳金融业务模式、加紧人才培育等,并加强风险控制,确保碳金融业务稳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