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路与建议
1.加快碳交易
平台和机制的培育与建设,为碳金融发展创造环境。一是加快政府对碳排放权的边界和属性的法律认定,促使碳排放权真正成为一种可供融资、质押或担保的金融资产,从而为发挥碳资产的信用创造功能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结合部分地区将要开展的强制排放权交易试点,尽快发展以重点行业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的排放权现货交易体系,为碳金融发展提供交易场所。三是构建差别化的碳市场交易定价机制,在实现排放权的有效竞争和优化配置的同时,为碳金融产品交易提供价格依据。四是通过财政贴息、税费减免扣除以及加速折旧、投资抵免、提取风险基金等方式提供激励保障,提高金融机构和企业对碳交易和碳金融的参与度,支持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2.加快推动低碳领域的金融创新,提供多元化的碳金融服务。围绕金融在融资、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功能,逐步形成并完善包括信贷、直接投融资、
碳指标交易及证券化、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逐步使我国碳金融规模与碳减排大国地位相匹配。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丰富非信贷融资工具,提高
绿色金融支持的减排行业、企业的覆盖面;据易碳家了解到,鼓励企业发行低碳债券,成立各种以促使行业减排为目标的低
碳基金或环保基金。二是鼓励民间机构和金融机构作为碳融资的资金、风险防范和交易中介发挥作用,提供融资租赁、财务顾问、资金账户管理、购买或参与联合开发等服务,促进减排企业顺利融资。三是在适当阶段发展碳排放权期权期货交易,有效规避碳价格波动风险,增强碳市场透明度以及预测功能,增强我国碳市场与国际接轨过程中的利益保护渠道。四是开展碳交易保险和担保业务,降低碳交易平台中各个环节的风险,实现风险分担和收益共享。五是加快以碳排放权为载体的金融衍生品创新,如开发CER标的债券、与各类“碳资产”应收账款未来现金流挂钩的信贷、证券和保险产品等。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3.延伸碳交易的金融链条,争取碳定价权和“
碳货币”地位。目前,在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使用上,欧元得益于欧盟碳市场的领先地位已成为碳交易计价的主导货币,美元、英镑、日元、澳元、加元等货币的计价结算份额也逐年提高。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借碳交易之机提升本币的国际化水平。我国应在建立国内统一碳市场的基础上,加快与碳资产相关的金融产品开发和机制建设,并视条件对外国投资者开放,或通过CDM等机制与境外市场连接,这既有助于提升我国碳资产的定价权,也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paifang.com,转载须加网址。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