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
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
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推动建设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国
碳市场管理系统”“强化服务功能,保障数据安全”“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等。
为贯彻落实好《意见》有关要求,充分发挥数智技术在全国碳市场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支撑构建智慧高效的全国碳市场数智化治理体系,亟须从数据物联采集、可信共享、融合分析、智能应用等多方面发力,加快全国碳市场数智化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市场监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全国碳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设物联感知网络,实现数据高质量实时采集。现阶段,
碳排放数据的认定以第三方机构年度核查为准,从企业排放到配额交易之间会经历较长的核查环节,数据认定结果存在滞后性。相较发电行业,2025年新纳入的钢铁、水泥等行业生产工艺更为错综复杂,核算程序及时间成本将更为延长。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支撑建立起覆盖企业生产全过程各关键环节的物联感知和数据传输网络,实现燃料消耗量、物料用量、产品产量等核心生产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实时上传;从源头到末端构建企业生产全链条监管体系,实现生产体系的自动化、精细化管理,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辅以算法模型和质量控制,有效提升数据采集、核算和认定的工作效率,打通核算-交易直通链条,推动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更加精准高效。
二是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实现数据安全可用不可见。碳排放数据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企业排放权利,如何在保障数据质量的基础上防范数据安全风险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难题。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手段,可以有效关联打通企业生产台账、化验报告等证据链条,推动排放、交易、
履约等业务数据全量、实时上链存证,构建集成碳市场主管部门、重点排放单位、第三方核查机构等各类主体共用共享的可信数据空间,确保数据在不同主体间安全、合规流转,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实现碳排放数据资源在碳市场各环节的规范开发、高效共享与有效利用,从而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的创新优势,为碳市场注入新动能。
三是建设分布式数据中枢,实现碳市场多源数据融合应用。针对碳市场涉及企业台账、交易凭证、能源消耗等多源异构数据的特点,急需新的数据处理手段来响应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需求。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类清洗和预处理手段,可以实现碳市场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信息的实时动态治理,支撑全国碳市场高质量数据采集;大数据技术的分布式存储方式可以发挥数据存储的高可靠性、可扩展性,满足各涉碳主体实时调用需求,确保数据的安全与高效访问;通过数据关联分析应用,支撑数据应用以更强的决策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推动碳市场数据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互联互通,实现业务高效协同。
四是建设智能数据大脑,实现碳市场精准治理、智能施策。伴随着行业持续扩围,全国碳市场将新增纳入更多行业,其运行管理交织着环境科学、计量学、化学、经济学等领域专业知识,这对各部门政策协同共进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精准的分析算法,可以深度学习碳市场各领域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中的技术要点,通过构建碳市场智能中枢,能够有效弥补各主体的知识短板,辅助管理人员精准洞察碳市场运行态势及潜在风险,提高政府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碳市场治理模式和治理理念全面革新,为创新碳市场数智化治理体系贡献“中国经验”。
全国碳市场建设任重而道远,数智技术将是实现碳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这需要多部门协同发力,积极谋划数智技术在碳市场中的应用场景,为基层减负、为监管助力、为市场赋能,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