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碳市场启动“举步维艰”企业为何“按兵不动”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边慧2015-12-15 11:31

从今年9月中美共同发表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中国气候谈判代表解振华在此次巴黎气候大会上的发言,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在2017年启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几成定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2013年6月18日,我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在深圳启动,此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重庆等省市先后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最新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8月底,7个试点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吨,成交额约12亿元;累计拍卖配额约1664万吨,成交额约8亿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但是,这样的交易额对蕴含巨大减排潜力的中国而言还远远不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试点地区的碳交易市场比较分散,碳排放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的积极性不足,导致碳排放配额流动性过低、市场交易量较低、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不够。我国在2017年运行全国统一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存在诸多挑战。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碳排放需统一核算标准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依照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碳交易体系的搭建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从基础排放数据的统计到配套的技术和规则,再到交易管理办法和管理平台的设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我们是‘倒金字塔’——先有国家目标、规划和管理办法,再一层层看需要哪些配套,甚至都没有基础数据作为‘金字塔’塔底的支撑。”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有媒体报道称,很多城市的能耗数据在经信委,但负责节能减排工作一般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牵头碳交易试点工作的发改委并不能“顺畅”拿到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数据。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对企业而言,由于尚未有碳盘查国家层面的标准规范,因此已完成碳盘查的程序难免有瑕疵,尤其是第三方认证机构既做“裁判员”又做“教练员”的现象并不罕见。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关键还是要有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没有这个标准,未来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就会存在诸多隐患。”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宋丽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宋丽颖表示,尽管国际上的碳排放标准较为成熟,但并不适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仍处在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建设的初期,与碳排放核算标准紧密相连的理论体系、计算方法和核算流程尚不成熟。缺乏碳排放核算标准使得企业不乐意配合碳排放的盘查工作,导致碳排放数据库无法建立。此外,多部门管理碳排放的制度体系,特别是缺乏协调的多部门管理机制,也让作为碳排放主体的企业无所适从。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加快构建统一的、完善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权交易的扭曲性,不断增强交易主体的稳定预期,从而激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力,进而增大市场交易量,并推动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宋丽颖说。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唐人虎则建议,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碳排放核算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以企业的发展和承受能力为依据,加强温室气体的盘查、统计和检测,以完备、真实、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