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对华能而言,如何看待控制排放带来的挑战?碳交易和碳管理是负担还是市场机遇?
宁金彪:实际上是既有负担,又有机遇。像华能这样的企业,本来就是高排放企业,只要排放的量多,按照目前的政策是必然面临碳约束挑战。但首先,国家的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如果每个企业都不响应国家的号召,将来国家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企业也应对其生产产生的外部性负责,国家也担当起公共职能进行管理。因此长远来讲,开展碳交易和碳管理,对企业甚至对职工和个人都是负责任的行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同时,机遇也存在于挑战之中。在这个转型时期,对企业来说也是内部技术升级的机会,只有技术升级才能减少成本和消耗,提供清洁能源。同时,企业还能够进行结构调整,原来我们的火电很多,现在上马了更多的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不再是一次性的化石能源消耗,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此外,对我们而言,这还是一个业务拓展的机会,以前我们都比较熟悉火力发电,现在则在产业链上进行横向纵向拓展,包括金融、设备制造、高精尖研发、新的碳交易领域等,实际上是有了一个以点为主,多样化经营战略的机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21世纪》:作为少有的同时被纳入6个试点的企业,华能对于现在的试点市场有何评价?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宁金彪:搞试点是必要的,试点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后的重要经验之一,能够摸索经验统一认识,在成功经验上继续拓宽。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但是也要看到,现在七个试点,有的生机勃勃、有的“半死不活”,湖北、北京、广东等试点做得都不错,而有的地区却几乎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这还是工作的力度、开拓的精神不同导致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但从宏观角度来说,作为企业我们希望能够结束多头试点的局面。对于央企来说,在多个地方有企业,多一个试点就要多研究一种规则、花精力沟通,如果全国一两百个电厂都要这样弄,确实耗费精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因此,现行的7个试点长期来说是一个高成本的办法,应该在成熟了之后尽快寻求统一。希望不要“一刀切”突然改变,而是边试点、边统一,建设成一个统一的市场。
《21世纪》:对于全国碳市场有何期待?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宁金彪:首先,配额发放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行业有所差别,但必须是全国统一的。第二,在建设全国市场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和全球减排的接轨,考虑未来国际碳市场中中国的地位。第三,要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发展步伐和经济周期,在结构调整时期,原来的产业从高峰跌下来,企业承受能力比较弱,此时如果再把碳减排的成本加上去企业可能更难受。因此要注意把握在不同经济周期的政策力度。第四,全国市场的建设要和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产业整合技术提高相结合,考虑金融功能和金融机构的介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