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未来碳市场是有一个还是两个交易机构,还是每个省有一个交易所?经过反复讨论,发改委认为既不能只有一至两个交易机构的规模,又不能遍地开花出现更多的交易机构。理论上说,需要一定规模的交易机构为碳交易提供服务,因此中国需要7-10个交易机构之间比较合理。可以看到欧盟经验,涉及的企业数量并不多,碳排放量也不算太大,但保存了八个交易机构,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因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碳市场,应该在7个以上,换言之,现已存在的7个试点地区的交易机构,今后完全可以成为全国市场的交易机构之一。
同时,还有三个外部因素非常重要。一个是法制建设,政策市场买需要法律,不仅是有法律,而且层级足够高;不仅有具体的规定,而且规定要更加严格,约束力要更加强烈,这是第一个外部条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第二个是良好的管理机制,包括中央也包括地方。其中,中央有主管部门,地方有监管部门,只有衔接连续市场才能运转有效。中国和欧美国家情况不同,需要强有力的监管体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最后是资金支持,碳市场是一个重要的控制温室气体的政策措施,是一个公益性的市场,维护这个市场运行的资金一定不能是来自企业,或者运行参与方,必须是由地方或者中央财政的直接支持,舍此这个市场就不能有效建设,这是碳市场在试点阶段的重要经验,当运行市场的资金来自市场,就很难保证公开透明,影响碳市场运行,因此资金来源必须来自中央财政,来自纳税人的支持才能保证运行有序。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碳交易和碳税有先后之分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蒋兆理说在推动碳市场建设、企业参与的过程中,要保证高度公开透明,让参与方,利益方明确他们的权利义务,只有这样才能透明地把市场建设好,是市场建设的一个基本考虑。
碳市场是一个由各种要素共同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要推动这一工程需要庞大的系统安排,中央,地方,企业的任务都进行了分解,只有责任到位,目标明确,权利清晰,才能保证按照安排完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