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业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覆盖行业和控排企业的选择以及配额分配方案的设计,成为全国统一碳市建设的焦点和难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碳交易的初衷是为了减排,如何低成本减排,且合理分摊减排责任,兼顾效率与公平是现阶段探索和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考虑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国家在确定覆盖行业和控排企业的过程中,可以给地方留有一定的空间,或保持一定的灵活度,让现行试点的控排企业有一个合理的过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唐人虎表示,地方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政策取向,考虑是否需要纳入额外的行业或企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以清华为例,作为北京的控排企业,我们已经有专门的部门——绿色校园办公室来负责此项工作,今年,购买了大约1万-2万吨配额,完成了履约,也提出了减排措施以应对今后的履约工作。”张希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全国碳市统一后,有些问题还待解,如清华大学这类非工业排放大户还是不是控排企业,还要不要参与碳交易,减排工作还要不要继续。
在配额分配的方式和方法上,7个试点也做了多样化的尝试,其中历史法应用较广,但存在已释放减排空间的先进企业反而得到更少的配额,且无法覆盖新增产能的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基准法的使用可以补足历史法的劣势,但尺度的把握还存在难度和复杂性,应用方面还局限于电力和供暖行业;拍卖法的尝试仅限于广东和湖北两个试点,被认为是成本效率最高的方式,但初期会加重企业负担,降低国际竞争优势。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每一种方式和方法都有它的利弊,综合行业特点、区域差异、技术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混合式选用也不失为一种优化方案。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灵活性在配额的分配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重庆碳市在采用历史分配法时,为避免“鞭打快牛”,在历史排放量选取上做了灵活调整,设定为2008-2012年之间的最高年排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