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主要受政策驱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深圳2013年度交易的近159万吨碳配额中,管控企业是最大的参与者,鲜见市场投资者,上海的情况也大致类似,显示在当下的碳交易中,企业仍是受政策驱动被动交易,真正把碳配额当作交易品种的投资者仍是少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深圳碳交所副总裁葛辉表示,目前影响碳市场交易的最大因素仍是政策,此前,深圳碳市场交易量是波澜不惊,但临近6·30“大限”,深圳的交易量陡然上涨,6月16日至20日5个交易日交易总量高达37.78万吨,成交额2682.26万元,环比分别猛增440.9%和445.6%。总体而言,履约期前3周成交量占一年总量的60%~70%,为满足尚未履约的管控单位对配额交易的需求,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还临时开放6月28日和29日两天的周末交易。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周全红透露,深圳在碳交易试点第二年会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使碳配额分配更加科学合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企业碳排放强度下降,明年深圳政府发放的碳排放配额总量也会下降,即现有635家管控单位的碳配额总量不会多于3100万吨。
有消息称,深圳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纳入更多管控单位。周全红回应称,现正对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可能会将更多企业纳入管控,因为企业的排放情况也在变,如标致雪铁龙,之前不是管控单位,但去年投产后其排放明显 增多,超过了年排放3000吨的界限,像这样的企业都会被列入管控名单。此外,深圳还将丰富碳金融产品,促进企业通过交易调剂碳配额余缺。而且,深圳还要考虑如何既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又避免机构和投资者把价格炒得过热,导致企业成本高。据悉,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将在该平台上开展一系列金融产品创新,包括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碳债券、碳基金、碳配额质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