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当地时间2025年11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地方领导人
论坛暨C40全球市长峰会上,
北京市申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项目”荣获2025年城市气候领导联盟(C40)“地方气候领袖”奖。北京是12个获奖城市(地区)之一,也是本次评选唯一获奖的中国城市。
副中心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项目获C40“地方气候领袖”奖
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是以城市为主体的国际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城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升气候适应能力,已覆盖全球近百座大城市。C40“地方气候领袖”奖项,旨在表彰全球气候适应行动中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创新实践。北京凭借在城市副中心系统性规划建设中,围绕气候韧性提升与
绿色低碳转型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获得此项国际殊荣。
本届奖项设置了“能源转型和智能建筑”“清洁交通、绿色畅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安全的基础设施”“健康城市、强大社区”“持续废弃物解决方案”“伙伴合作力量”等6个评选类别,共收到了来自全球45个国家超过160份申请。北京市获奖类别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安全的基础设施”。
副中心热岛效应显著缓解,夏季高温时段地表温度平均降低2-3℃
在规划建设之初,北京城市副中心将绿色低碳和气候韧性理念植入发展脉络,打造了一批高品质
绿色建筑,提高交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夯实绿色产业发展基础,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扩容提质生态空间。
自2019年开展全面建设以来,为适应地处冲积平原、河网密集、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的地理特点,北京城市副中心构建了“一堰、十河、三网、多点、六体系”的防洪防涝体系,将防洪标准提升至百年一遇,2024年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比达48.2%,在近年极端强降雨中未出现明显内涝,为城市安全运行筑起坚实屏障。
副中心推进能源、交通、产业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截至2024年,与全面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时相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26%,
碳排放强度下降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4.62%,成为北京市首个平原地区的国家森林城市。热岛效应也得到显著缓解,夏季高温时段地表温度平均降低2-3℃。
东方化工厂变身“城市绿肺”、六环高线公园实现“空中织绿”、580公里绿道串联运河美景……如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地标星罗棋布,小动物们也来打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连续多年来这里越冬,370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北京长期系统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北京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在产业层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1家;在能源领域,率先在北方城市中基本解决燃煤污染,优质能源占比达99%;在交通方面,累计推广新能源车达120万辆,绿色出行比例持续提升;在
碳市场方面,高标准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北京地方
试点碳市场连续12年平稳运行。
经过持续努力,北京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与2012年相比,全市GDP增长130%,但万元GDP能耗下降近50%,万元GDP碳排放量下降超过50%,持续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杨利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