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国家
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完善国家
碳计量体系,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2023年8月,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获批筹建,以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主体,联合福建南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建设。两年来,这支“碳计量先锋队”着力解决碳数据“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难题,在“双碳”赛道上跑出了福建加速度。
助企应对碳贸易壁垒
19日,福建省首张由国内外认证机构发证、获国际客户采信的
碳足迹核查证书发布仪式在奋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颁发。现场,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奋安铝业携手启动“碳计量+
碳足迹认证”综合赋能项目,以推动铝制品行业的低碳转型。
一份碳足迹核查证书的背后,离不开碳计量的科技支撑。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近年来,欧盟等国家以
碳排放为由构筑
绿色贸易壁垒,对高碳产品加收关税。如何对接国际碳核算标准?碳足迹数据如何测算?面对企业的困境,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以
碳交易、
碳盘查、碳足迹认证需求为导向,在省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构建了“碳计量+”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新模式。
中心充分发挥认证、计量、标准等省市场监管“工具箱”的作用,为奋安铝业开展碳计量赋能:相关人员先后6次深入企业,对30多台设备的能效水平进行诊断,全面采集原料熔化、铸造等20个关键点位的能耗碳排放数据;协助企业构建“设备诊断—数据采集—核算评估”全流程计量管理体系,助其智能氧化生产线的能效碳效提升13.3%,将助其铝圆棒熔铸生产线的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50%以上。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在平板玻璃行业,中心与福耀集团合作成立工作小组,创新制定“模型构建、溯源核验、碳足迹认证”全链条解决方案,给企业的碳排放装上“计量标尺”。工作小组深入生产一线,运用专业计量仪器全面采集原料配比、高温熔融、退火冷却等多个生产环节的关键数据,让福耀集团的碳排放能算得准、测得清,有效助力企业的碳交易配额盈余10多万吨。
南平竹企曾因缺乏碳足迹核算方法,出口产品屡遭欧盟碳关税壁垒。中心全国首创《竹制品碳足迹计量评价方法》,通过深入研究竹制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情况,用先进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技术手段,填补了国内竹制品碳足迹计量标准的空白。
从“测不准”到“测精准”
“准确的碳计量数据,有助于企业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参与
碳市场交易,主动向绿色低碳转型。”福建省计量院院长池辉谈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为帮助企业规范碳排放计算,中心在全国首创《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建模技术指南》《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认技术规范》,规范计量点识别,指导企业模型构建,提升行业碳计量水平。
精准碳计量不仅能破解工业复杂场景的监测难题,更能让减碳从“成本项”变成“效益项”,这正是“双碳”战略催生的新质生产力。
永荣科技有限公司是省内生产己内酰胺的化工巨头,每年要消耗大量蒸汽,由于部分碳排放参数受生产现场所限,无法直接计量。2024年,中心技术团队多次深入企业现场,使出“组合拳”。首先,确保碳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性,在关键节点的这些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超声波流量计,能够实时捕捉每吨蒸汽的热值变化。
数据有了,但难题才刚开始,传统核算方式“测不准”。团队构建碳计量模型及能力评价体系,用高质量的计量数据精准核算企业热电厂的关键参数。经过精确计量,企业实际碳排放比预估值低了1.5万吨,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同时,技术团队辅导永荣科技进行碳计量体系建设,凭借“高精准”计量诊断,助力企业在除氧器乏汽回收、冷凝水余热回收、环己酮工艺蒸汽降耗节能改造等项目上取得成效,推动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打造全国碳计量技术策源地
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引领+产业赋能”三维发力,中心将福建打造为全国碳计量技术策源地。成立福建省碳计量技术委员会、福建省碳核算与碳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学术委员会等
专家智库
平台;聚焦碳计量生命周期溯源、多维监测模型等关键领域,突破在线测量、量传溯源技术瓶颈,推动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
两年来,中心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效。二氧化碳监测激光雷达装备被成功认定为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年产120台套生产线已经建成,全国应用推广;空天地一体化碳排放监测体系逐渐形成;创新性地建立全链条支撑数据质量保障体系,已取得4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发明专利7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为解决传统模式下碳排放数据易被篡改、难以追溯真实性的核心痛点,中心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计量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实现了数据从源头采集、加密传输到云端存储确保全链条可信追溯,已在水泥、发电等重点排放行业企业成功部署应用,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池辉介绍。
“福建省碳排放在线监测与应用平台”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显示着相关信息。该平台将全省发电、水泥、陶瓷、造纸等381家重点单位的能源计量数据与碳排放监测进行了有效打通。当某电厂的燃煤消耗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系统会提示异常,帮助企业减少损失,推动能源计量与碳排放管理的协同发展。
“当碳排放变得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双碳’目标便从宏大的愿景,落地为车间里跳动的数字、账本上节省的成本、天空中无形的绿色轨迹。中心将继续创新计量服务,筑基新质生产力,共创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池辉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