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评估的《深圳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碳普惠
方法学(试行)》《深圳市无纸化金融场景(银行业)碳普惠
方法学(试行)》正式发布。
据悉,深圳碳普惠体系以“低碳权益、普惠大众”为核心,对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将无形的低碳行为转化为有形的
绿色价值,助力全社会形成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深圳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碳普惠方法学(试行)》,量化了光伏发电替代电网供电产生的碳普惠减排量,支持1MW以下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参与申报,旨在通过碳普惠机制,为收益有限的小型光伏项目提供支持。为更好地服务减排量申报主体,该方法学核算流程简明清晰,分配机制详细具体,为充分激发
清洁能源的减排价值提供了坚实支撑。
《深圳市无纸化金融场景(银行业)碳普惠方法学(试行)》,聚焦银行业无纸化服务替代传统线下资源消耗,包含电子借记卡、电子信用卡、电子账单、线上缴费、线上贷款、线上还款、线上转账等无纸化业务场景,精准核算纸张、制卡、运输等环节的减排量,创新量化个人线上金融行为的减排贡献。符合方法学要求的无纸化金融行为均可转换为可交易的碳普惠减排量,推动了金融业数字化积极引导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
记者了解到,2021年11月,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构建深圳碳普惠体系,通过量化低碳行为的减排量,并通过政策鼓励、商业激励、公益支持、市场交易等手段引导绿色低碳行为,从而提升社会公众的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意识与意愿。为推动全民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实现碳达峰与
碳中和目标,根据上述方案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制定了碳普惠方法学。2021年12月,深圳发布《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这是深圳发布的首个碳普惠方法学。到目前,深圳已发布公共出行、共享单车等8个碳普惠方法学。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市新发布的两个方法学,从可再生能源和数字化替代两个重点降碳领域切入,持续扩容市民绿色权益,让
低碳生活可量化、有价值、成风尚。接下来,该局将会持续建设碳普惠方法学体系,纳入更多低碳行为,倡导公众培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助力深圳绿色发展转型。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