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海上的碳排放机器
Ceiba 的诞生背后,是长久以来海运行业产生大量碳排放的事实。
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于 2014 年开展的第三次温室气体研究中发现,2007 年至 2012 年间,全球海洋航运每年大约产生 1000 万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3.1%。随后 2015 年《巴黎协定》敲定,各个参与国缔结了各项限制海运碳排放的举措,并定下在 2050 年海运业碳排放量减少 50% 的目标。
然而,据欧洲运输环境联合会(European Federation for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T&E)统计的数据显示,到 2018 年,全球航运业排放的温室气体超过 10 亿吨,这一水平超过了整个德国对气候的影响,依然相当于当年全球排放量的 3% 左右。另一项研究显示,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预计到 2050 年海运业的排放量还可能再增加 50%。
无论是二氧化碳还是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上,海运业都可算是一头巨兽。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海运业承载了全球贸易网络 80% 的货运网络,其中有 60% 的货物依赖于集装箱运输,在全球贸易体系已然完善的今天,海运已经成为全球贸易难以撼动的基石;另一方面,当前的环保协定大部分停留于倡议层面,无论对于协定参与国还是对各个商业公司,都缺乏足够的约束力。此外,之前对于碳排放的各类标准都相对温和,无法倒逼技术革新。
T&E 的活动家露西·吉利亚姆(Lucy Gilliam)在接受 BBC 采访时说:“(对于
绿色海运)我们并不是没有伟大的想法。问题在于,化石燃料仍然太便宜了。而且我们没有规则来迫使人们采用新技术。我们需要设定排放上限和污染者付费计划,这样清洁技术才能战胜化石燃料。”
2020 年 10 月,哥斯达黎加前总统何塞·马里亚·菲格雷斯(José María Figueres)于世界经济
论坛刊文,提出了关于降低海运业碳排放的构想。这篇文章敦促各国应该就每英里碳排放上限等标准达成共识,如有可能,各国可以推出更严格的针对碳排放的法规让企业更新技术。目前已经有船只通过改进风帆技术和润滑系统,实现了降低 20% 的燃油消耗。
丹妮尔·多格特认为,打造 Ceiba 的目的正是为了“证明清洁航运有其价值”。她认为如果能与商业公司达成合作,就是为那些编写政策的人证明这并非不可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