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2017年12月,由法国、中国、荷兰等8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
绿色金融合作网络”(NGFS)。NGFS研究提出,气候变化会对全球需求和供给带来冲击。在需求方面,由于未来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增长的不确定性,私人和公共部门的财富增长、消费需求、投资和国际贸易活动会减少。在供给方面,可能会由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减少而影响社会生产能力。如气候变化可能引发大规模人口流动,对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增长产生长期影响。资源分配也可能由生产性的资本投入和创新转向气候变化转型所需的资本投入和创新。另外,气候变化还会减少实物资产使用寿命和效率。在此背景下,需要从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两个方面来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尚不确定,但对货币政策带来的挑战已部分形成共识。一是货币政策周期性工具只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刺激或抑制经济活动,而气候变化预计会长期存在,可能会对供给侧带来滞胀冲击,货币政策无法完全逆转这一影响。二是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一个全球性解决方案。一国或一区域采取货币政策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通胀问题可能收效甚微,而国家间协调货币政策存在很大困难。三是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事件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较大,中央银行很难提前采取措施来缓解相关风险。
气候变化会带来金融稳定方面的风险。气候变化影响金融稳定主要源于气候变化会导致物理资产损失并波及金融系统,如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偿付压力增大。而金融机构没有足够资本来消化因气候变化带来的资产损失,这可能会导致资产贬值和风险蔓延。向
低碳经济快速转型会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快速转型意味着相关政策、声誉、技术限制、市场偏好和社会规范会急剧调整。例如,突然重新评估气候变化风险可能会使原来的“标准资产”突然失去价值;已探明储量的化石燃料可能无法开采而成为“受困资产”;汽车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并波及其他行业。
这些都可能通过“二轮效应”或“溢出效应”在金融系统迅速传导,增加金融机构的相关风险并形成恶性循环。气候变化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借款人偿债能力恶化,违约率上升。担保抵押资产贬值也会导致信用风险增加。在向低碳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由于投资者对资产盈利的预期发生了变化,金融资产
价格会急剧调整并引起市场抛售,市场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危机。信用和市场风险会冲击银行资产负债表,使短期内再融资能力受限,出现流动性风险,银行间市场会出现流动性紧张的现象。金融机构经营场所、数据库或其他基础设施可能会由于自然灾害而毁损,其业务流程会受到影响并波及其他机构,存在一定的操作性风险。气候变化事件导致物理资产损失,其保险索赔支出可能会高于预期。快速转型背景下,针对绿色技术的新保险产品定价还存在被低估的风险。因此,保险方面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