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学

文章来源:学术交流碳交易网2019-05-19 16:27

环境效应

 
        在生产主义理念的支配下,以往的经济活动浪费了过多的经济资源、损害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行为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大大地损害了人类的生态福利。作为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安排,碳排放权交易为经济主体认知和参与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经济激励,使得经济主体更能遵循成本与收益原则,并在这种经济激励指引下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了环境容量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一方面,碳排污权交易的经济激励导向激发了经济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作为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制度能够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构来降低彼此交往时候的不确定性,通过明晰经济行为的边界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以所形成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构成运行良好的经济秩序。与以指令控制方式为特征的传统环境治理做法不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自主地在买入或卖出碳排放权上作出理性的选择。囿于环境治理技术水平的差异,经济主体就会围绕排污权展开交易并获益。一旦排污权交易带来的收益高于环境治理的成本,经济主体就会主动地专注于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与采用,并将多余的碳排放权指标用于交易以获得经济利润。正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经济激励导向,使得经济主体更加注重碳排放权的商品属性,并着力通过技术改进和应用将富有商品属性的碳排放权广泛地与其他经济主体展开交易,以便释放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资本化收益。
 
        另一方面,碳排污权交易的福利分配效应促进了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作为施加在个人最大化运算法则之上的约束,制度的配给交易本质有助于自利的经济主体选择能够产生净收益流的经济行为。对于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经济主体而言,碳排放权的买卖能够带来自身福利水平的改进。尤其是在环境质量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力日趋增强的今天,加大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成了社会各个经济主体的基本共识。某个经济主体越是能在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占据优势地位,其可用于交易的剩余碳排放权指标就越多,所能产生的利润就越为可观。在这个意义上,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就成了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经济主体拓宽利润来源的另一渠道,并且着眼于人类社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未来前景来看,这个渠道更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可见,一旦明确了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在环境治理成本的约束下,碳排污权的稀缺性更为凸显,碳排污权交易的利润更为可观,经济主体研发环境治理技术的积极性更高、采用环境治理技术的主动性更自觉,由此产生的福利分配效应就更具有整体增进性。
 
        总而言之,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不同,所带来的环境治理绩效就会大相径庭。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直接管制导向的环境政策所带来的局限性,能够从激励相容的视角让经济主体意识到环境治理涉及自身的成本与收益,并以增进自身福利为导向积极地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从而能够以较低的环境治理成本提高环境质量、并实现稀缺的碳排放权的最优化配置。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更好地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基本原则,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前提下,让发达国家对其以往的环境污染行为承担应有的历史责任,从而能够让发展中国家在提高碳排放质量的同时避免碳排放数量陷阱。所以,无论是立足于当前的环境质量状况,还是着眼于未来的环境质量水平,都应该积极地实施和改进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以便以最小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本谋得最大的生态环境治理收益。
 
 
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实施的好制度,能够避免传统的直接指令控制式的环境治理制度所带来的软化现象。因而,政府管理部门应该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地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