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了“碳泄漏”(carbon leakage)的概念。碳泄漏是指发达国家减排会引起发展中国家排放量的增长。发达国家收
碳税,有减排指标约束,于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喋喋不休的时候,他们正在享用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来的各种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碳排放的产品。这部分的账该怎么算,如何对它进行“数目字管理”,目前尚无定论。
中国有研究人员提出,工业化国家要为迄今的碳排放负主要的历史性责任,这包括促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碳排放的迅速增加,因此他们还应该对消费的进口产品和服务所造成污染负起责任。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潘家华研究员指出,依据产品生产来讨论一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义务是不合适的,应该按照产品消费。
在哥本哈根的大会上,英国人提出了一个金融解决方案。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主席Adair Turner提出,通过征收碳关税来解决这个难题。他认为,如果一项产品的出口国没征收碳税,那么进口国可以对它设定一个税率,征收碳关税,这笔税金自动进入一个基金,按照某种比例返还给出口国专项用于
碳减排。这个方案跟哥本哈根
会议上提出的“积极金融”(innovative financing)非常类似,但实现的难度也不小,一是极容易引起贸易争端,另外是要看主导权掌握在谁手里。
目前这方面的理论探讨不少,但如何提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依然是一个待解的难题。一笔糊涂账!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