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遵循的从《建议》到《纲要》这样的编制模式,自“七五”计划延续至今。《建议》自“七五”以来就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牵头编制,后者先由国家计委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为何需要两个机构分别编制《建议》和《纲要》,两者具体有何不同?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鄢一龙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样的编制模式(注:指先《建议》后《纲要》)具有中国政治的主要特点,在国家重要决策中保证党的领导,并将党的意志经过合法的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同时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共识。
在他看来,党中央制定《建议》,中央政府依据建议制定《纲要》,体现的是党的领导权和行政权、立法权分工的问题。“党的领导权是宏观的,所以《建议》编制是给大思路,定大的方向、目标。我个人觉得,这种分工是比较好的,党的层面,从宏观的政治的方面引导,政府的层面从技术的层面引导。”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不过,他指出,《纲要》因最后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所以具有准法律效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在与清华大学学子交流时,干了20多年规划的徐林强调了这一点。他说:“依法制定和实施规划,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障政府干预不会乱来。既然规划是政府制定的,政府就要依照这个规划来实施,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约束政府手脚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在《纲要》草案的编制中,李克强曾强调,规划编制和实施要有效衔接。李克强说,好的规划不能只是墙上挂挂,要把规划编制作为规划实施的前奏和序曲,围绕目标任务确定推动实施的政策措施、重大工程和条件保障,确保规划顺利落地和推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鄢一龙说,《建议》里不会有量化指标,而《纲要》里则有大量的量化指标。以“十二五”规划为例,据统计,其中24 个为核心指标,12 个为预期性指标,12 个为约束性指标。这些指标正是为了落实。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据徐林介绍,“十一五”规划时,首次对五年规划中的一些指标和目标进行分类,大部分仍然是预期性的指标,但是对一些涉及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职责,涉及节能、环保的指标,确定为约束性指标。他说:“对这种约束性指标,政府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中,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曾专门召开主要指标部门协调会,就主要指标设置听取了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扶贫办、林业局和能源局等多个部门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