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银行集团《2015年碳定价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自2012年以来世界各地已经实施或者计划实施的碳定价计划的数量增加了近一倍,约有40个国家和超过20个城市、州省或地区实行了碳定价,其中包括了亚洲6个国家和超过10个城市、州省或地区,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数据,202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额将达到3.5万亿美元,碳市场有望赶超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世行报告进一步认为,与各国单独采取措施相比,国际间开展合作能够显著降低实现全球“2度”温控目标的成本,因为这使得各国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减排资源成为可能,合理的碳定价激励使低碳项目获得融资,将有助于各国绿色增长计划的实施。亚洲地区如果形成区域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亚洲币种作为结算货币之一,将有可能打破现有的“石油-美元-加工贸易”的三角模式和链条,推动区域间资本要素以碳为媒介的无障碍流通,同时以点带面加快亚洲地区国家之间在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融合,强化经济、能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在新近发布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到“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届时中国将取代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在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性和行业性多边碳排放交易规则和制度的制定;密切跟踪其他国家(地区)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根据我国国情,研究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与国外碳排放交易市场衔接可行性;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开展双边和多边碳排放交易活动相关合作机制”。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亚洲跨区域碳市场的建立先期可以尝试考虑以中国碳市场为主开展项目层级的单向交易,借助多边金融工具以“核证减排”为突破口推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国低碳企业走出去,增加对外绿色投资。
(1)第一阶段(2015-2020年),试点联接交易。这一阶段以亚洲各国和地区自下而上的建立独立的碳市场为主,试验和完善本国和本地区的碳定价机制,同时做好基础工作,摸清亚洲地区的排放家底,建立透明度(MRV)机制,培育第三方服务和咨询机构,跨区域的碳市场交易主要以项目层级为主,一般为有限单向交易,比如核准后的中亚国家、东盟国家减排单位在中国国家市场进行限额交易,这一阶段的交易主要是示范性的,以小额项目试点为主,可视为中国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低碳投融资和能力建设的支持,主要支撑平台以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并探讨日、韩等较发达市场的共同参与。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2)第二阶段(2020-2025年),单向联接交易。这一阶段仍被视为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培育保护期,交易仍以亚洲其他国家向中国(日、韩等国)单向买卖为主,但随着能力建设的深入和各方条件的准备,此阶段各个市场的联接更为全面,交易额度逐步提升,亚洲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的愿景和目标更为明确,各国自主贡献以包容性的方式予以确认,并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区域性交易系统和平台完成搭建,亚洲联合交易所完成组建,注册登记平台、监测、报告与核查规则、配额分配方法、履约规则、相关资质要求和监管等基本完成对接,亚洲全区域内的统一碳市场初步建立。在此期间,亚洲低碳共同体机制平台要与亚投行、亚开行、丝路基金、新发展银行等多边银行充分开展绿色金融合作。
(3)第三阶段(2025-2030年),双向联接交易。这一阶段开始逐步过渡到完全市场,交易不再限定单向,中、日、韩本地市场之间、中、日、韩和其他亚洲国家之间、其他亚洲国家之间都可以进行双向的限额交易,碳要素一定程度在亚洲地区自由流动和配置,碳定价的调控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亚洲地区的低碳互联互通更为紧密,交易量额和流动性保持在较高的活跃水平,亚洲低碳共同体统一区域市场正式建立。在此期间,亚洲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基金机制将逐步完善和扩大资金规模,并以亚洲碳市场作为新的资金来源,同时持续加大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全方位低碳发展能力建设的支持。
(4)第四阶段(2030年后),外部联接交易。这一阶段主要是亚洲碳市场与欧盟、北美等其他区域市场进行联接,这样的联接取决于届时全球气候治理的范式和推进市场化合作的进程。可以预想,作为新兴市场的亚洲碳市场将成为最大的区域性市场,将有可能在全球碳定价中掌握充分的话语权,为亚洲地区的绿色竞争力和领导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亚洲低碳共同体预计将覆盖2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市场,至2030年有望实现约800亿美元的现货交易和4万亿美元的期货交易。未来15年,除碳市场外的节能和能效、低碳能源(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及相关基础设施等投资预计超过10万亿美元,新增亚洲地区绿色就业人口约9000万。低碳发展将为亚洲新兴市场带来新的繁荣和高质量的增长,中国将与亚洲国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共同推动亚洲地区整体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中心兼职研究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