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就圈定了11个新城,并要求重点发展通州、顺义、亦庄3个新城,而当时的规划专家们就曾建议在通州建设新的中央行政办公区,打造北京的副中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2012年,通州确立了作为“北京副中心”的定位,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目标,规划中的运河核心区,被誉为北京“下一个CBD”。然而,除大量在建工地能引起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外,最近几年,通州仍然延续着人们眼中在整个北京各区县中处于整体落后状态的“睡城”形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客观而言,通州与河北廊坊市的飞地“北三县”接壤,与天津距离也较近,利于打造一个跨区域的新中心。备受关注的通州潞城镇小营村地块,更是已经到了北京市的边界,与河北廊坊的三河市燕郊镇隔河相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具体协同行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从已经公布的信息中可知,《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的目标定位,即要打造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这表明,北京不仅是要发挥作为首都的行政和交流职能,还将作为区域发展的领头羊的角色。“低端”产业虽然被疏散出去,仍将发展对整个区域有辐射作用的“高端”产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这既是推动整个京津冀发展的产物,也是确保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保障。显然,从北京“疏散”出去的部分功能,必须要到津冀两地去完成。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北京市的人口聚集有两大原因,一是作为首都的天然集聚力,二是作为区域发展中心对区域内的吸附力。事实上,北京市区大量的流动人口来自相邻的经济并不发达的河北省。
首次提出京津冀合作至今30多年,概念几番演变,从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名字的更迭中,“服务首都”抑或“提升区域发展”一直是两条主要思路。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在这个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人,有着两大直辖市的区域内,一直以来,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尤其是工业与制造业企业,在京郊、天津和河北都广泛分布,缺乏有效协调。而由于行政割裂,终难有实质合作行动。
多年来,天津的梦想是成为北方经济中心,但是,要想像上海成为长三角的经济中心那样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仅仅依靠制造业是不可能实现的,金融、贸易和高科技等一个都不能少,这个拥有北方最大综合性港口、优质开发区滨海新区的直辖市,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