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气候融资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策略》报告的初步预估表明,为实现中国既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到2015年中国每年气候变化融资总量目标需达到19,632亿元。与目前预计投资规模相比,届时中国将面临12,219亿元的气候资金缺口,相当于2015年中国 GDP 总量的1.88%(见下表)。报告的进一步分析也指出制约我国气候融资发展的主要障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缺乏明确气候融资战略规划和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虽然气候融资资金需求的精确估计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但缺乏气候融资长期目标及统筹规划将无法有效保障应对国家和地方气候变化方案的执行, 也会进一步影响到私人部门资金在应对气候变化活动中的充分参与。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气候融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多方缺位
缺乏统一管理机构和资金统筹机制。目前,各类型气候资金的审核和管理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统筹方案。虽然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承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有关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具体工作,但气候司与其他各部委的决策层次不同,受其职能所限,在统筹和协调相关项目安排、调度财政拨款和外来资金、资金使用分配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公共财政中尚无明确的气候变化资金科目安排。中央财政支出预算中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科目分散于其他相关的“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等十多项类级科目下, 某些去向相同的资金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调控和分配之下,或资金的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不尽相同,或重复应用在某些重点项目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分散的、不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的的公共资金很难集中有效发挥作用。
金融机构支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能力和动力不足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发达国家公共资金规模萎缩,国际碳市场流入中国的资金规模缩减,内外压力加大国内气候融资发展阻力,传统金融市场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国内金融体系的尚未健全制约气候融资发展,指导性绿色金融政策缺乏硬约束,导致金融机构相关能力建设不足,市场投资者对相关气候金融产品信心不足。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