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国际,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
“谁的碳足迹低,谁就会有竞争力。”李新创坦言,虽然我国钢铁的直接出口量不大,但间接出口总量十分庞大,其中包括家电、汽车、集装箱等。“我国钢铁行业仍具有高碳特性,欧盟出台碳关税政策要求企业披露出口产品碳排放信息,进而降低该地区内所有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避免‘碳泄漏’。同时,征收碳关税能减少欧盟境内外企业在碳排放成本上的不对称,达到保护本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李新创举例称,碳关税提案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显示,短流程电炉钢比长流程钢铁碳足迹降碳60%以上,低碳优势明显,而中国作为以长流程炼钢为主的国家,将面临对欧盟钢铁出口成本上升、
价格优势缩小、产品竞争力下降的挑战,可能会导致短期内对欧盟钢铁出口量下降。
宝武集团某不愿具名
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碳话题是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渠道之一,钢铁行业绿色低碳以及相关标准建设,最主要的还是与国际对话,加强国际间检验检测与认证结果互认。”
面对全球降碳浪潮,岳勇也提出了建议:“首先,国内应加快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系统制定,吸收一些国外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并对钢铁产品降碳做出一定引导;其次,制定碳排放标准期间,应与国际标准衔接,让国内测算的碳排放数据获得国际认可;最后,钢铁行业应推动建设全生命周期内的碳轨迹,并设置
碳标签,在这一大框架内,控制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中国制造产品竞争力。”
就如何应对碳关税带来的压力,李新创指出:“一是积极开展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产品声明(EPD),掌握涵盖产品生产及上游过程的直接与间接排放的核算,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推动钢铁产品低碳生产;二是快速推进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及产品碳足迹相关标准化工作;三是加强低碳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步伐,提升电炉钢比例,充分发挥低碳优势,助力钢铁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和大幅降碳。”
“为了降低
碳税成本,建议高碳排放的钢铁企业自主减少产品的碳足迹。对企业而言,最有效的降碳路径当然还是降低碳排放强度,手段包括将长流程炼钢转变为短流程炼钢、使用可再生能源如绿氢炼钢等。”唐进表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