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七十三期“经济每月谈”于近日召开,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研究员李丽艳表示,我国碳排放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国际社会也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中国如何发展,如何绿色低碳,没有经验可寻。
只有自己根据自己的国情走出一条路。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体量实在太大了,从宏观层面已经做出了中国如何低碳发展的路线图,从分阶段,我们按照2015-2020、2020-2030,一直到2050,最终都是要逐步实现碳排放从相对的减排达到绝对的减排。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以下内容为李丽艳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和立法的考虑”报告的节选: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本人(李丽艳)在发改委工作二十几年,我也非常幸运,我自认为我在发展部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环保主义者。在座的李琳博士,我们都合作了多年。在90年代初的时候,我当时在发改委第一个环境整治处工作的时候,当时曾经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联合国通过外交途径引进来,当时我们说,中国有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没有听说可持续发展,现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国家战略。
本人从90年代末开始专职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国际上,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从1990年开始已经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刚才潘老师已经给大家演示了一些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本人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记得当时在环境整治处的处长就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大概是7亿吨标煤左右,我们国家能源消费如果达到10亿吨就会面临环境灾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大家想想,我们现在的能源消费已经接近37亿标煤,说实在的,这个环境灾难来了。污染物的排放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实际是同根同源的。所以,现在在国际上由应对气候变化而引领的新一轮的国际谈判,最关键的一个词是“转型”。转型是到哪?是怎么转型?是向绿色转型。我目前的工作,无论走到哪里,见到绿色,后面一定加上“低碳”,绿色低碳转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过去我们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实际上是以2007年国家成立以总理担任组长的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跨部门的一个领导小组,我觉得以2007年为标志,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在发改委成立专职的气候司,也是2008年成立的,目前有5个处。自从成立气候司以来,在中国由发改委牵头,各部门密切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其重要的进程,有2007年我们中国发布了首个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个;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中国提出了自己到2020的目标;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里面首次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专门的章节,我们也制定了专门的温室气体控制的方案;2013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我们发布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案;2014年也就是去年的APEC期间,我们发布了2030的目标,也是我们中国首个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规划。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今年国际上也是谈判的大年,今年年底在巴黎的气候变化大会上,国际社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2020以后、2030以前的国际机制安排将达成新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