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领跑”氢能赛道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王璐2023-09-25 10:27

在各国寻求能源低碳转型的当下,氢能赛道成为投资“新宠”,2022年全球氢能领域的直接投资达2500亿美元。今年以来,我国企业布局热情进一步高涨,氢能应用更趋多元化。据不完全统计,97家央企中已有43家进入该行业,还有部分有实力的民企、科研机构、大学也在进行相关研究。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十年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绿氢有望加速崛起。
 
企业布局热度高涨
 
今年以来,众多企业切入氢能源赛道的积极性高涨,纷纷通过外延并购、新建产业、战略合作的方式加速布局,在氢能设备研发生产、车用能源供应、应用场景拓展等多方面推进产业发展。
 
中国石化将氢能作为新能源发展核心业务,建立涵盖“制储运加用研”的氢全产业链条,围绕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领域积极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实现制运加氢一体化布局,加速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今年8月3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该项目每年生产的2万吨绿氢全部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构建全自主化技术链,已形成“氢腾”品牌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和“氢涌”品牌PEM制氢系列产品,目前正在和长安汽车联合开发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年内有望做出样机,明年下半年将推出相关产品。
 
近日,中集集团对外公布,中集安瑞科成功下线国内首台30MPa碳纤维缠绕管束式氢气集装箱,该集装箱刷新了国内高压氢气运输装备运载量的纪录,未来氢气运输半径有望翻倍,运氢成本将会大幅下降。
 
作为氢能关键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集安瑞科上半年氢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59.1%,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16.9%至3.7亿人民币。
 
绿氢跑出“加速度”
 
企业加速布局的背后是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潜力的逐渐释放。
 
近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编写发布的《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全球已有42个国家及地区发布了明确的氢能发展战略和规划,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例超过了80%。2022年是全球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元年”,全球氢能领域的直接投资达到2500亿美元。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也日渐完善,各省、市、区因地制宜,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规划布局氢能产业。目前,我国各省市到2025年的氢能规划产值总额已接近万亿元,巨大市场潜力下的规模效应,将是我国氢能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报告》预计,未来10年将是我国氢能产业“黄金发展期”。
 
值得注意的是,以绿氢为代表的“低碳制氢”取代传统能源制氢的速度正在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约有500个氢能项目,其中约120个在建绿氢项目。
 
应用场景多元化
 
随着产业技术快速发展,逐步明确氢的能源属性,氢能应用从化工原料向交通、建筑及能源领域快速渗透,未来氢能技术将有望在氢冶金、绿氢化工、氢储能等领域得到全面应用。随着多种应用的推广,氢能需求也将逐渐扩大,《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氢的需求将超过1.5亿t;到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较2022年将增长10倍。
 
燃料电池成为氢能应用推广的“先导领域”。《报告》显示,当前,燃料电池在能量效率、功率密度、低温启动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新一轮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浪潮正在迫近。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72000余辆,集中于欧盟、东亚和北美市场,氢能船舶和无人机等技术的研发试验工作也在快速推进。
 
国金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23年将是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的一年,氢能和燃料电池制造是目前的两条主线。
 
在交通应用快速推广的带动下,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也席卷全球。根据《报告》,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建成加氢站1024座,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站内电解水制氢技术在欧洲加氢站得到广泛采用。根据各国发展战略预测,到2030年全球加氢站数量将超过4500座,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形成多元化、网络化的氢能基础设施体系。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