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摆脱意识形态、文化的束缚,从市场思维出发力求在与各国的博弈中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不难想象,美国也会进一步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承诺更严厉的减排义务,在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角力中,天平似乎在向美国倾斜。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不管是否愿意,中国必须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妥协、让步。但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做出什么样的承诺,既反映中国的现实、通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同时又让其他主要排放国家感觉这样的承诺够严厉,也能做出相当的减排承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毋庸质疑,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已经被列入中、美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国内外最高政治层的重要议事日程。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汲取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的经验教训,各方面准备较以前的谈判更加充分。然而其他主要排放国家仍缺乏政治意愿。毕竟应对气候变化短期内被认为是一种成本、投入,因此,最高领导层的政治意愿至关重要。
另外,美国挟美国页岩气技术革命的幸运“拥兵自重”,必定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承诺更严厉的减排义务,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形势。与此同时,中国一方面仍会坚持其一贯主张,要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承诺与其经济和技术水平相一致的减排目标的,另一方面也要提防在哥本哈根峰会中出现的谈判僵持不下下一些已受气候变化灾难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叛”行为。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面临这些严峻的形势,如何让主要谈判对手承诺到极限而同时达成国际协议,不仅考验中国谈判代表的智慧,对全球的政治家也是一种考验。毕竟国际社会对德班平台下新一轮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寄予厚望,期待各国能够达成一个继《京都议定书》之后的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议定书。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中国与美国同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美两国在气候领域的相互角力但又不失合作,有助于促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对包括中美两国在内所有重要排放国家的排放水平有明确规定的国际协议的达成,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从2013年开始在深圳、上海等地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试点。据美国调查公司统计,深圳交易所的碳交易价格3个月内上涨了1倍多。中国政府计划2016~20年在全国推广该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望迅速扩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