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逐鹿碳资产管理 马太效应初现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蒋牧云 张荣旺2022-09-10 23:21

先发企业营收、利润双增长

 
记者观察到,对于成立较早的碳资产管理公司而言,目前已经进入了营收、利润双增长的快车道。比如,国网英大(600517.SH)的半年报显示,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大碳资产”)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808.74万元,达到上一年同期的10.5倍,归母净利润305.34 万元,剔除 CCER 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同口径同比增利 634.05万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8877.75万元,扭亏为盈。关于业务营收,半年报中提到,英大碳资产上半年碳管理服务签约落地超 2500 万元,累计合同额近 3500 万元。
 
此外,碳资产综合管理服务提供商ST汉能碳(831646.NQ)近日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3.1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有所上升。汉能碳通过财报表示,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利好,CCER项目减排成交量增加。
 
碳资产管理的业绩增长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孙李平告诉记者,对于许多基础体量很小的行业来说,一定的政策驱动引发高速增长,碳资产管理也属于这一情况。可以认为,此番碳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际和国内对碳中和目标的空前一致。
 
当前,碳资产管理服务的主要业务需求有哪些,盈利来源又是什么?对此,孙李平表示,碳资产管理可以充分挖掘企业自身减排手段的价值,让其减排活动能够通过碳资产管理活动最大化价值,寻找到最优的减排投入对应的回报,管理碳资产相应的风险。盈利模式则主要是通过碳市场交易实现。不过当前市场活跃度不足,使得挖掘盈利机会的可行性不那么显著。
 
《评估》中也指出,碳资产管理的职能主要依托碳资产管理工具(如碳市场融资工具等)而产生,因此碳资产管理有望成为控排企业用来管理、盘活碳资产的重要手段或途径。同时,对于碳控排企业而言,由于在每个履约期都可以获得政府发放的配额,因此具有较大的碳资产托管、抵质押融资和风险管理等需求。
 
不过,孙李平也指出,尽管碳资产管理的业务规模正在快速增长,但应该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当前的碳市场还不够成熟,交易的品种不够多元化,碳市场不够发达,核心的碳定价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议有序管理碳资产管理的发展,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胡宏海表示,碳资产管理公司的专业、规范、高质量发展宜早不宜迟。目前,碳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几乎是零门槛,只需在营业范围内加上相关经营范围即可。实际上,我国2010年前后设立的一批碳资产管理公司多数集中在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管理上,针对企业主体实施综合性碳资产管理的公司并不多。
 
胡宏海进一步表示,事实上,碳资产管理并非没有门槛,而是门槛不低。碳资产管理企业需要对碳市场、机制、逻辑有更清晰的理解,以林草碳汇开发成CCER资产为例,即便不考虑专业复杂的方法学,还要求必须是人工林、必须是非经济林、必须是为了生态修复和保护目的、必须是乔木且有年限要求等一系列条件。具体而言,碳资管有四方面能力需要具备:
 
一是碳排放的精准计量和核算能力;二是碳资产的组合管理。企业需要碳资产的组合管理能力,在产能配比和资产布局中考虑碳排放的因素。例如煤电企业,不同的企业煤炭热值不一样,机组效率也不一样,企业碳排放具备挖潜空间;三是基于碳资产的数字化能力补充。碳排放的可视化是数字化第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清晰所有管理环节、生产环节的碳排放特点、量、挖潜空间等;第二步是计量,特别是基于生产环节的精准计量将是难题,需要结合数字技术突破在能源消耗、生产及消费过程中的全链条计量,这个过程物联网、边缘计算等都是必要的数字化能力;四是建章立制。企业需要考虑构建完整机制、流程、组织等支撑碳排放管理的专业化需求。推动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的完整管理体系的建设,把可知、可视、交易、核算、考核等纳入体系,全面实现领先的碳资产精细化管理。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