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碳交易工作需加快碳资产管理应用人才培养

文章来源:光明网碳交易网2021-08-13 09:2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的实现必将带来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7月16日,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十四五”期间,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将实现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重点排放行业全覆盖,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面对交易规模如此之大的碳市场,面向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对碳资产管理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金融机构等,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政策、又懂业务的碳资产管理专业人才。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的碳资产管理人才,就难以利用好眼前的万亿级碳市场
 
碳资产管理是一个新兴的专业领域,目前主要由一些社会机构提供相关的人才培训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院校要深入贯彻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高度重视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着眼“双碳”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
 
第一,鼓励支持一批高等院校发挥相关学科优势,加强碳资产管理专业建设。碳资产管理是一个具有学科交叉属性的新型领域,为了对标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需求,要鼓励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职业院校等,开设碳资产管理专业,加快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为此,可从两方面入手加强碳资产管理专业建设:一是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在不改变现有招生专业目录的条件下,遴选一批有低碳研究基础、有低碳专业教学特色的高等院校,以试点方式在相关专业开设碳资产管理招生方向,率先培养一批碳资产管理人才。二是依托高校现有低碳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拓展并深化其职能,开展碳资产管理专业建设。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面向碳达峰碳中和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低碳学院”“绿色发展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要鼓励和支持这些科研机构加强碳资产管理专业建设,将这些科研机构打造成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的先锋队。
 
第二,加快开发一批碳资产管理优质课程,加强碳资产管理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碳资产管理是特别强调应用的一个专业领域。目前尽管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诸如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等等与碳排放相关的课程,然而碳资产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因此多数高校在碳资产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上都是非常薄弱的。为此,可以沿着两条路线加快碳资产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一是依托新开设的碳资产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碳市场,加快开发一批碳资产管理优质课程,加快构筑起适应经济绿色转型的碳资产管理应用型课程体系。二是将碳资产管理课程延伸至相关专业,这些相关专业除了与碳市场相关的八大重点行业之外,还涉及到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公共管理、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通过碳资产管理课程在多个专业的全覆盖,加快推动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
 
第三,探索多渠道师资培养模式,加快碳资产管理专业师资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离不开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更需要一批优秀师资和师资团队。师资建设滞后已经严重掣肘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为了尽快补强当前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必须要探索多渠道碳资产管理专业师资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一是鼓励高校中具有低碳经济发展、金融工程、环境工程、公共管理等相关专业学术背景的教师,面向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需求,积极转变研究方向,加快形成碳资产管理科研团队,并充分发挥科研反哺教学的优势,打造专业碳资产管理教学团队。二是通过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和社会机构联合进行碳资产管理师资队伍培训,尽快培养一批碳资产管理亟需的优秀师资,在此基础上推动相关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第四,聚焦“双碳”目标,推进产政学研深度融合,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加强新时期碳资产管理领域的社会服务。在加强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围绕“双碳”目标实现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助力新时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加强碳资产管理领域的智库建设,为地方政府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建言献策。二是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提供一整套碳资产管理培训服务,将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服务从学校延伸至政府管理一线、企业生产一线和金融服务一线,加快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共识,整体提升相关人员的碳资产管理能力。三是为企业碳资产管理提供科学的咨询服务,并通过产学研合作,为相关企业提供碳资产管理外包服务。四是开展碳资产管理认证工作,为广大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碳资产管理认证服务。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历史进程中,一流的碳资产管理人才对于把握绿色低碳转型的优势和主导权至关重要。高等院校要心怀国之大者,加快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培养和储备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作者:刘华军(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