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绿色低碳发展的石化答卷——写在我国“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之际

文章来源:中国石化报霍良振2025-09-22 10:24

从戈壁滩上的光伏电站到渤海湾畔的CCUS示范站,从雄安新区的地热供暖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氢能网络,一幅绿色低碳发展的壮阔画卷在中国石化徐徐展开。5年来,累累硕果成为这幅画卷最生动的注脚:建成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加氢站数量、地热供暖能力稳居国内第一,风光发电装机规模2126兆瓦……中国石化以扎实行动改变了传统能源企业的旧有印象。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5年来,中国石化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双碳”工作,强化战略引领,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节能降碳,以实际行动诠释能源央企的责任担当,不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绿色低碳发展答卷。
 
强化战略引领,绘就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于中国石化这样的能源央企而言,这是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更是关乎未来生存发展的战略抉择。集团公司党组深刻认识到,唯有将绿色低碳提升至战略高度,加强顶层设计,才能在这场变革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顶层设计明确路径。5年来,集团公司党组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推进,成立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中国石化在国内能源行业率先制定印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指导意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创新提出“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的发展路径,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方案;印发《中国石化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制定碳达峰八大行动33项具体措施,系统规划绿色转型蓝图。2025年6月,中国石化连续第15年入选中国新闻周刊“年度低碳案例”,成为获该奖次数最多的能源央企。
 
体制机制保障有力。中国石化形成全覆盖的碳管理体系,建立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全系统碳排放情况的监控和智能分析;高质量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引入分档分级评价办法,推动绿色企业创建走深走实。2022年,成立我国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力CCUS产业链稳链固链。
 
行业引领协同推进。中国石化联合上下游企业,发起成立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推动建立统一的碳足迹核算规则;探索建立碳交易集中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全国及试点碳市场交易,持续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探索碳金融专项贷款,支持新能源项目建设。参与制定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20余项,为行业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24年,获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供应新格局
 
5年来,中国石化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保障原油产量稳中有升的同时,加快推动天然气大发展,大力布局氢能、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从传统油气生产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清洁能源“气”势磅礴。中国石化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储量保持稳步增长,效益建产规模持续扩大,形成酸性气、致密气页岩气、海域等多类型发展态势,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高效推进储气能力建设,建成投用卫11、文24等16座储气库,建成天津、青岛LNG接收站储罐27座,天然气储备和调节能力持续提升。
 
氢能产业链日趋完善。中国石化把氢能作为新能源业务的核心方向,全力打造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2023年8月,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绿氢示范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建设了光伏电站、制氢工厂、储氢设施和输氢管线全套系统,创新采用“光伏+氢能”模式,生产的氢气输送至塔河炼化,为炼化企业大规模利用绿氢、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示范。目前,中国石化已建成11个氢能生产基地,建成加氢站140多座,初步打通成渝万、京津唐等6条氢走廊,成为全球最大的加氢站运营商。
 
地热产业领跑全球。中国石化在雄安新区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暖系统,供暖超过700万平方米,形成地热开发利用的“雄县模式”。2023年,承办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牵头编制并发布全球首个国际地热协会标准,为全球能源清洁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截至目前,地热供暖辐射11个省份70余座城市,服务120万户居民,地热供暖面积达1.2亿平方米,年减排二氧化碳590万吨。
 
光伏风电多元发展。中国石化创新实施“万站沐光”计划,利用加能站屋顶、油田井场、化工园区等场地资源,布局分布式光伏站点超5000座。2021年,中国石化首个陆上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建成首个百兆瓦级风电工程。
 
目前,风光发电装机规模2126兆瓦,可实现年发绿电约24亿千瓦时,打造出国内油气领域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
 
锻造科技引擎,激活绿色低碳转型新动能
 
中国石化坚持创新引领,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力度,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减污增绿,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不断培育绿色低碳转型新动能。
 
CCUS技术国际领先。既要绿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2022年8月,中国石化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成功破解低成本碳捕集、二氧化碳长距离管道输送、油气田地质封存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增油和减碳双赢。2023年6月,该项目在全球碳封存领导人论坛上获得CSLF认证,标志其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2025年7月,牵头组建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汇聚全球高端智库推动技术迭代。
 
洁净油品呵护蓝天。多年来,中国石化持续开展技术攻关,长期引领国内油品质量升级,从“国Ⅰ”到“国Ⅵ”,从跟跑到领跑,油品标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1年12月,完成北京500多座加能站“京ⅥB”油品置换,保障“绿色冬奥”。2023年1月,推动国ⅥB标准汽油全国上线。目前,20多家炼油企业、3万座加能站遍布全国,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洁油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节能降碳成效显著。中国石化连续11年开展“能效提升”计划,持续优化能源管理制度体系,研发应用绿色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推动能源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2024年,实施“能效提升”项目470个,节能量79万吨标煤,相应减少碳排放约205万吨,节能率5%。深入推进绿色企业行动,持续实施清洁生产,所属13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国石化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能源至净、生活至美”的品牌承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