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9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愈发重视。在《公约》框架下,《巴黎协定》进一步建立了强化透明度框架,要求各缔约方在现有《公约》工作基础上,每两年提交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活跃于国际舞台,积极响应这一国际要求。
按照《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要求,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主要目标及其内涵,明确了追踪目标进展的具体指标,并报告了最新情况。
《报告》首次勾勒出一幅详尽的排放画卷。记者注意到,在首部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当中,细致汇总了2020~2021年中国国家层面的温室气体清单。这份清单囊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流程及产品使用、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五大关键领域,涉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吸收详情。
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约为129.9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20年增长了4.3%。2021年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温室气体吸收汇为13.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不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情况下,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143.1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20年增长了4.0%。这一增长态势主要是由于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升。
这意味着,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领域,是温室气体吸收汇,也就是所谓的
碳汇,这个数量大概为13.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同时,《报告》进一步剖析了行业排放占比,在不计算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情况下,也就是针对143.1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而言,2021年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农业活动和废弃物处理排放所占比重依次为76.9%、14.9%、6.5%和1.7%。
显然,能源活动与工业生产堪称
碳排放的两大“巨头”,两者排放之和占比逾90%,这清晰地指明了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攻方向——能源领域转型为源头管控关键,工业领域升级为重点攻坚地带。
究竟为何能源活动占比如此之高?这背后的根源在于,能源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燃料燃烧,统统被归入能源活动范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