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描绘科技手段实现“双碳”目标图景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魏其濛2023-06-14 08:48

  6月11日下午,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科学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围绕“科学引领绿色变革,携手走向碳中和”核心命题,近20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中国两院院士、资深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先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
 
  与会嘉宾们指出,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以及频发的极端天气,不断向人类发出警醒;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又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复杂系统工程。在这过程中既需要宏观战略规划,需要基础研究突破,也需要产学研用等一体的转型探索,更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在座专家认为,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代际传承和努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这个“不可能三角”将转变为高质量能源系统的“可能三角”。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既是中国对全球的承诺,也展现了中国绿色转型的决心。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杜祥琬介绍,目前中国的风电、水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装机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传统能源的“富煤、少气、缺油”已不足以概括中国的能源构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也应被视作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埃尼前沿能源奖、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王中林以“从化石能源到海洋蓝色能源”为题,分享了自己近期在温州沿海开展科研的心得。他的研究朝着“重大突破”进军,即希望用利用海洋波浪的动能发电。他提到,即便有些人认为这项研究为时过早,但目前全球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纳米发电机,每年发表几千篇论文。“不可能等着二十、三十年后有人敲门说技术方案在这里。现在从头做起,才能在未来建立起自己的能源体系。”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创始人瞿晓铧描述了“特高压输电助力绿氢规模应用”的可行性方案,他指出电气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绿氢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共识路径。他建议,采用特高压输送可再生能源电力,并在用能侧电解制绿氢,以降低绿氢输送成本。他认为,这尤其适合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和用能负荷分布错位的情况,有利于实现电网快速脱碳,进而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脱碳。
 
  本次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并与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