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立后破 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文章来源:环境经济杂志丁瑶瑶2022-04-20 08:42

以“双碳”为抓手的新时代

 
节奏把握好,基础要打牢。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定调“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比起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稳妥的节奏,要求“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这是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下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指南。
 
从2022年来看,距离2030年前碳达峰并不遥远,只剩下8年的时间了。届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历史最高值,进入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同时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将实现“脱钩”,即经济增长不再以增加碳排放为代价。因此,碳达峰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体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碳达峰后,紧接着,30年内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这意味着,经济社会要全面转向绿色低碳,同时做好碳排放和吸收的“加减法”——一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一边增加碳汇、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实现二氧化碳平衡。
 
碳达峰与碳中和之间的时间窗口期,中国远短于很多发达国家,挑战之艰巨不言自明。这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有序推进”的提法也有着对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考量。
 
锚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就是因地制宜采取行动了。为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一系列符合实际也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行动已经落地实施。
 
首先是中央层面确定这项工作的总基调。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为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指明了方向。
 
尤其是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以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迈出坚实步伐。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要求,对于“双碳”有了更精准的要求和诠释,工作思路也愈发清晰。
 
其次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渐次落地。2021年9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为“双碳”进行了系统谋划、总体部署,为后续各重点领域及行业政策措施和行动提供了政策支撑。
 
1个月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目标进一步明确。
 
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相继出台政策,丰富“1+N”政策体系。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以及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将陆续发布,与科技支撑、财政金融、碳汇能力、统计核算和督查考核等支撑政策一道,为做好“双碳”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履约完成率99.5%(按履约量计),整体运行平稳。低碳试点示范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不断推进,组织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持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据了解,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将碳达峰相关工作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政策方面,将印发实施《“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出台和落实,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做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的发布实施工作等。
 
最后是地方做好探索,推动产业实践落地。当前,相关省份已完成政策对接,具体项目全面推进,全国一盘棋的政策体系为区域、产业、技术协同创造了条件。
 
在地方层面,按照中央总体部署,31个省(区、市)均出台了与“双碳”相关的规划或行动方案,北京、河北、辽宁、重庆等地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选择2025年、2030年与2060年各设置阶段性目标的经典“三步走”战略,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建设一批零碳示范园区,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细化措施跃然纸上,并逐步落地到具体的产业建设中。
 
在行业层面,以央企为代表,各领域纷纷出台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相适应的“双碳”方案及任务目标。与此同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2021年7月顺利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以来,配套制度体系持续完善。
 
可以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我国已进入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的新时代。
 
就在全国两会前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强调,要充分认识“双碳”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扎实实推进“双碳”工作,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继2021年全面启动“双碳”转型,2022年“双碳”工作的指向更加鲜明。在这个关键年份,只有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才能行稳致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如期实现。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