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发改委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规划》的通知

文章来源:省发改委2016-12-31 12:00

(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进展与成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等有机结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效明显。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1.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我省温室气体排放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煤炭开采活动逃逸的甲烷为主,主要集中于电力、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随着全省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逐步优化以及产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呈持续下降趋势。据统计,2014年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约为3.8吨/万元,较2010年累计下降16.55%,圆满完成国家对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的考核。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2.低碳能源有所突破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十二五”期间,我省充分利用新能源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风电、煤层气、太阳能、水电等产业。2014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6305.88万千瓦,其中风电454.15万千瓦,占比7.20%,约为2010年的12倍,为火电之后第二大类电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截至2014年底,全省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9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3%。其中,地面抽采量近35亿立方米,利用量达30亿立方米;煤矿瓦斯抽采量55亿立方米,利用量达20亿立方米。2014年,全省煤层气发电装机达305万千瓦,占到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的28.4%。
全省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发展较“十一五”末有所突破。据估算,我省201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至2.30%,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至89.26%。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3.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全省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6.0:56.6:37.3调整为2014年的6.2:49.3:44.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提高。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优势突出,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左右。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批零、住餐四项合计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2.5%,排全国第9位,高于各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高于中部其他5省约4.4个百分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全面提升。“十二五”期间,我省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512”工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4.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我省全面淘汰落后产能,提前两年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目标任务。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以能耗考核为手段,将能效先进指标作为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的审查红线,在冶金、焦化、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六大高耗能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出台水泥和电力行业能效对标活动实施方案,发布实施50余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节能管理标准和节能技术标准等地方标准,初步形成覆盖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标准体系。2011-2014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73%,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全省能效水平持续提升。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5.森林碳汇稳步增加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全省稳步推进造林绿化,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2011至2014年共完成造林1831万亩,苗木成活率85%以上;营造碳汇示范林4.5万亩,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全省碳汇计量工作有序开展,理论体系已基本确立,框架设置初步完成。“十二五”期间,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森林面积由2010年的282.4万公顷提高到2014年的344.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呈稳步增加之势,碳汇能力不断提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6.能力建设成效明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2012年成立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组,并在省发改委设置应对气候变化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开展全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各项工作。部分市、县理顺了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系,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或确定了专职负责人。2015年成立了由省内外著名院士、专家组成的“山西省低碳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政策体系建设逐步开展。2011年7月,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晋政发〔2011〕19号),全面指导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3年1月印发了《山西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晋政发〔2012〕34号);2014年4月印发了《山西省低碳创新行动计划》(晋政发〔2014〕7号);2014年6月颁布了《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一系列规划和政策的出台,对推动全省开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工作有序推进。编制完成2005年和2010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启动2012年和2014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基本摸清全省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种类和排放量;开展我省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研究,形成《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统计报表制度》(试行);确定了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送主体名单,开展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平台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温室气体站网建设,开展“山西省温室气体观测站网”两期工程太原及大同等6个监测站的建设。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宣传培训积极推进。举办了碳排放考核、低碳试点推进、统计核算能力建设等相关培训会;成功组织了2013、2014、2015年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借助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举办低碳发展高峰论坛,紧扣低碳可持续发展主线,以“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为主题,吸引了19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2所高校、155个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参与低碳绿色发展国际交流合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7.试点示范有序推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我省积极配合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开展,有序推动省内低碳试点示范,开展了省级低碳市(县)、低碳产业园区试点工作,启动了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截至目前,晋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交通运输部低碳交通专项试点建设进展顺利;太原、朔州2个省级低碳试点城市,祁县、万荣等13个省级低碳试点县(区)和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等5个试点园区建设进入重点推进期;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489号)和《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发改办气候〔2015〕362号)要求,我省已编制完成《山西省低碳社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低碳社区试点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