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碳预算

文章来源:易碳家期刊2014-11-02 15:34

碳预算是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热点和气候谈判争论的焦点之一。2009年英国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碳预算。探讨了英国碳预算的目标、模式、特征、作用及影响,指出碳预算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英国制定和实施碳预算,意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建设,以便在国际气候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英国碳预算的借鉴意义不仅限于一国国内经济领域,而且关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碳预算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对碳预算的多种定义主要是从科学、公共政策、财政管理的角度界定。碳预算(carbon budget)一词源自西方,20世纪中后期开始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的科学报告中,原指生态环境系统中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累计温室气体排放及碳汇(carbon sink)的情况,是一个借用了财政学意义的纯科学概念;它现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某一地区的碳排放源和碳汇的研究中,指该地区总的碳吸收能力或某部分森林系统、陆地系统或海洋的碳吸收能力。如若德豪斯(P. G. Rodhouse)等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计算了全球碳预算,杨纳基等人在90年代计算了东京湾的碳预算。如果某地区排放源的排放超过了碳汇的吸收能力,则称为碳赤字(carbon deficit)。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后来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治议程的推进,碳预算逐步被赋予其他含义。据易碳家了解到,《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碳预算被赋予公共政策内涵,开始作为一种政策管理工具出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作为政策管理工具的碳预算是由《京都议定书》策划人员首创的,之后一些国家沿用了这一概念。实际上,《京都议定书》中并没有出现碳预算这个词汇,而是提出了量化的限制或减少碳排放的承诺履约方式。当时得到认同的碳预算概念类似于政府给定的碳排放限额,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工具。故而,碳预算可分为全球碳预算和国家碳预算。全球碳预算和国家碳预算之间有共通之处,全球碳预算为现在和未来架起了一座桥梁,国家碳预算保证了各国气候政策具有不随政府变更而变化的延续性。按此设计,温室气体减排议程的关键就变成了制定有关可持续碳预算的政策,即在所有发达国家,以1990年的排放水平为参照制定国家碳预算,并将这个目标纳入国家立法;通过与国家碳预算目标一致的税收或者“限额—交易”计划确定碳的价格,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推进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议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英国在全球第一次把碳预算纳入国家财政管理,赋予其财政涵义,以求更好地调控国民经济运行,有效实施碳减排。以法律形式实施的国家碳预算在发挥国民经济管理调控工具的作用时,可望真正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机制。英国的碳预算实践,将可能奠定未来实施全球碳预算的基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碳预算是英国《气候变化法》建立的核心制度。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纳入法律框架的国家。按照该法的要求,2009年4月22日在第40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正式宣布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预算。该预算将应用于英国经济的各方面,并将加强英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的力度。这意味着,今后英国政府的每项决策都将考虑碳的排放和吸收,还要相应考虑由此引起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主要背景是,英国恰好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变,替换即将淘汰的燃煤电厂及核电厂等基础设施,而不只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单一目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英国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英国的工业化已经进行了几百年,积累了十分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加之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其实施碳预算,转向低碳经济更像是顺水行舟。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英国实施碳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约束本国的碳排放,还有意于通过示范效应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制度框架,特别是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议程。英国人希望碳排放的约束行动从国内开始,但不止于国内,而是使之最终能够成为全世界的参照系。英国政府明确指出,《气候变化法》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表明英国为全球减排承担相应的责任——无论是现在还是最终在哥本哈根达成共识;二是提高碳管理水平,促进英国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英国政府通过自己的单方面承诺向世界表明,应对气候变化,需要足够有效的政策调整,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并搭建新的国际制度框架。(完)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