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会计定义重构及碳排放会计准则体系构建研究

文章来源:会计与经济研究2017-12-11 09:47

摘要: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使碳会计成为会计领域的国际性难题。在众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中,碳会计的定义无疑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国内外关于碳会计定义的研究成果表明,碳会计定义的多重性源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碳会计(Carbon accounting)理解的差异。基于宏观和微观层面内在联系的视角,将碳会计重新定义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实物、技术等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核算和鉴证等方法,向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碳排放财务信息的一项管理活动”。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碳排放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 从财务会计视角制定《碳排放权》会计准则,从管理会计视角制定《碳管理》会计准则指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研究背景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自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IPCC) 陆续发布评估报告以及《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气候变化及其造成的影响成为各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确认、计量和报告这种影响促成了碳会计的产生。然而,与全球上千亿的碳交易量相比 ( World Bank,2014) ,碳会计研究还远不成熟,并已成为会计领域的一个国际性难题( IASB,2012) 。在众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中,碳会计定义无疑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研究思路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论文以诸多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基础,整理形成宏观、微观层面的“Carbon accounting”定义,并将其进行区分,得到会计层面的碳会计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借助实物、技术等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核算和鉴证等方法,向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碳排放财务信息的一项管理活动。以该定义对碳排放权会计准则进行构建,分为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制定《碳排放权》会计准则以及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制定《碳管理》会计准则指南两个部分。并对未来碳会计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研究内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碳会计的多重定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碳会计定义。主要的分歧在于: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国外学者偏重于从广义的角度定义碳会计,研究范围涉及国家( nation) 、项目( project) 、组织( organization) 等层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国内学者则更多从会计学科属性的角度探讨碳会计的定义,试图将气候变化对企业所产生的财务影响全部纳入传统的会计体系,并运用现有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去解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显然,因碳排放影响的广泛性及其成因的复杂性,学者很难全面反映碳会计的全貌,而研究视角的差异则导致了碳会计的多重定义。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碳会计的重新定义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以及广泛性使得定义碳会计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进行全面的思考,既要考虑层次之间的联系,又不能因为层次之间的彼此关联而模糊它们之间的界限。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从宏观角度核算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称之为国家碳预算,是确定碳减排国家责任的重要依据。借鉴国际碳预算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将国家( national) 层次的“Carbon accounting”,定义为“采用实物和非货币计量单位,核算一个国家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目的是通过制定“温室气体清单”(GHG inventory) , 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国家气候政策和国家减排战略。从微观层面上确认、计量和报告碳排放量及其产生的财务影响更深刻地反映了碳会计( Carbon accounting) 的实质, 即“对组织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进行确认,并采用货币和非货币计量, 以满足内部碳管理决策( 碳管理会计) 和外部利益关系人了解碳排放信息( 碳财务会计) 的需要”。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宏观和微观的“Carbon accounting”有其共性和差异。碳排放量的核算是其共性,差异则表现在计量单位的选择以及核算内容上。由于碳会计属于会计的一个分支,故可以将碳会计定义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实物、技术等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核算和鉴证等方法,向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碳排放财务信息的一项管理活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碳排放会计准则基本框架的构建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根据本文对碳会计的重新定义,我国应分两个步骤,从两个角度制定碳排放权会计准则。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第一步: 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制定《碳排放权》会计准则。《碳排放权》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是提供碳排放财务信息,具体表现为碳排放权分配、交易、交付、剩余与借贷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第二步: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制定《碳管理》会计准则指南。碳管理活动是随着低碳经济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结合企业碳管理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影响以及碳减排要求可知,全面的碳管理框架应主要包括碳排放核算与鉴证、碳风险识别与评估、碳成本分析与控制、碳预算制定与优化、碳绩效评价与提升等内容,具体内容见下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研究结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纵观碳会计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可知,尽管其在碳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碳金融、碳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与低碳经济及碳交易市场对会计信息及碳管理的需求还相距甚远。尽管相对完善的碳会计体系构建尚待时日, 但作为一个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具备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兼容性,碳交易和碳事项等经济活动会激活会计的这种“自适应”的本质而修正、完善和形成新的会计体系——碳会计。在今后的碳会计研究中,可以根据碳活动发展的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继续深入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研究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充分利用碳交易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积极开展典型企业的碳管理案例研究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研究贡献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本文以诸多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基础,整理形成微观会计层面的碳会计定义,并将该定义与宏观层面的碳核算进行区分。以碳会计定义对碳排放权会计准则进行构建,分为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制定《碳排放权》会计准则以及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制定《碳管理》会计准则指南两个部分。该构建预测切实可行,为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思路。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作者在最后提出的三方面研究展望,认为碳会计未来着重会计处理研究、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目前碳会计领域的研究发展确实如此,大量研究围绕碳交易的确认计量、碳信息披露经济后果与若干实际案例。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原刊和作者:《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  张彩平(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