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蓝虹:让绿色金融真正服务生态环境治理

文章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胡文娟2020-07-16 14:11

7月15日,总规模885亿元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揭牌成立,该基金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共同设立,旨在采取市场化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这是环保行业迎来的重磅转折,也是国家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又一大举措。
 
作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绿色金融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近年来,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发展的障碍及痛点依然存在。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绿色金融教授、博士生导师蓝虹,请她就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动力,以及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等进行了分享。
 
不只是情怀,也是投资机遇
 
记者: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目前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多是为了“声誉”“情怀”或者监管的“压力”。对此,您怎么看?
 
蓝虹: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情怀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作为商业组织,金融机构也需要面对市场竞争,如果只是为了情怀,其自身也是难以成活的。其实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中,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我们都在其中看到了政府的力量,看到了政府对商业银行的引导。
 
比如在美国,绿色金融由美国环境保护署牵头发展。为了吸引商业银行投资绿色项目,美国环境保护署下设的环境金融中心会把环境治理的财政资金转化为金融资金或者对金融资金的补贴。他们会把有关大气、水、土壤治理等的绿色项目设计成金融机构可以投资的项目,然后把原来的财政资金通过委托银行转化为贷款或者贴息等方式通过金融机构发放下去,从而撬动商业资本投向绿色项目。
 
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政策工具在发挥主导作用。中国的金融机构之所以能被调动起来,绿色情怀和社会责任很重要,但是从效果来看,央行推出的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银行宏观审慎评估(MPA)、再贷款支持、绿色金融债等政策工具,都对金融机构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绿色金融业务。所以,央行政策工具采取的主要是对商业银行的激励和引导,而不是施压,这是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记者:除了政策激励,从金融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出发,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内生型动力又有哪些?
 
蓝虹:不管是在国外还国内,绿色项目都被认为是更安全的项目,因为它的环境风险比较小。在国际上,环境风险已经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如果金融机构投的不是绿色项目,那么随着生态环境危机加剧,项目可能会受到环保执法或者一些国际公约的限制,一旦被叫停,则意味着金融机构借出去的钱可能无法收回。
 
相反,如果投的是绿色项目,金融机构就比较不容易受这方面的影响。所以,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机构做绿色金融,最初是一种风控手段,其内生动力来自于商业银行对环境风险的规避。
 
坦白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机构面临的环境风险还是相对较小的。因为,环境违法的企业得不到严惩的话,环境风险也就很难传导到金融机构。近几年,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生态环境政策法规,特别是环境损害追责和赔偿机制的建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中国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感受到环境风险了。
 
从制度变迁角度来看,中国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更多的源自央行的政策激励,而不是对环境风险的担忧和恐惧。随着未来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中国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以规避环境风险的内生动力也将越来越大。
 
记者:除了环境风险控制,绿色金融本身的商业可持续性表现如何?绿色投资会成为金融机构赢得未来市场的机遇吗?
 
蓝虹:狭义上讲,绿色金融其实特指金融机构开展的基于绿色新技术的新业务。原本由财政支持的公共事业民营化后,项目的财政支持就转化为了金融供给,而当金融机构接纳这些项目时,也就变成了一个新的业务领域。这些环境公共产品,例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流域水治理等绿色项目的融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个亿,银行如果能拿下一笔,相当于做了十几个普通商业项目。
 
而且,随着银行在环保行业里积累的风控经验、管理经验越来越多,就越有能力以较低的融资成本拿下更多项目,进而获得规模非常大的业务量。
 
记者:有人说,绿色金融具有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等特点。您认同吗?
 
蓝虹:我们往往对绿色项目的收益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确实,绿色项目的平均收益率偏低,基本上是保本微利。但是,如果能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和绿色金融技术设计将融资成本降下来,再加上项目周期比较长(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绿色项目的收益虽然不会很大,但还是非常稳定的。
 
另外,绿色项目的风险也是比普通项目要小的。这不仅来自环境风险小,更重要的是市场风险也较小,因为所有的绿色项目的市场竞争只是在招投标时候体现,一旦通过市场竞争拿到政府特许经营权,就会具有一定的天然垄断属性。
 
例如,一个地区如果已经有一座污水处理厂,除非人口增长确实需要增加污水处理容量,政府是不会发放过量特许经营许可来让企业竞争的,因为这涉及到政府土地投入、地下管网管理等问题。所以,就市场风险来说,绿色项目因为其公共服务的特性,是低于一般市场项目的。几十个亿的项目,又有稳定收益,风险又小,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肯定是好项目。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