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深度融合。电碳算协同已成为推动能源行业
绿色低碳转型、培育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8月29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电算筑基·可信互联:构筑电碳算协同与能源数据要素流通新范式”交流活动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展示了其在电碳算协同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技术突破与重要实践成果,并对外发布了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
一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发挥其作为南方五省区能源系统核心枢纽的独特优势,致力于推动电碳算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以电引算、以电引碳”的协同发展新路径,为服务国家“东数西算”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等重大工程、推动数据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了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南网方案”。
政策引领,电碳算协同成为算力经济绿色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电力、算力与
碳排放协同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政策,推动数据中心节能降耗、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明确提出要推动“瓦特”产业向“比特”产业转化,把绿色电力转换为绿色算力。
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副总经理禤亮指出:“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算力用电规模将达到4800亿千瓦时,碳排放超过2亿吨。若算力负荷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当其单位成本每降低1毛钱,每年将为算力产业节约480亿元。这相当于贵阳市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3%。数据中心每提升1%绿电使用率,每年将减少碳排放200万吨,相当于新种了1.1亿棵树。”可见,推动电力、算力和碳排放协同,将以较低成本实现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南方电网电算科技数字工程(广东)有限公司技术总工钱琳提出:“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我认为这句话说对了一半,电碳共同加持下的算力资源未来将会无穷无尽。”受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场景快速发展的推动,全球算力规模呈现出加速增长趋势,这一趋势不仅导致算力能耗攀升,还使得算力运营成本显著增加,碳排放压力持续加大。
电力破局,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开辟算力降本新路径
“千兆黔省、万兆筑城”。贵州不仅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能源输出基地,全省含水
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近六成,同时更是全国瞩目的算力大省。目前,贵州在建及投运的重点数据中心达49个,已成为全国智算能力最强、智算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南方电网公司在贵安枢纽积极布局智算产业,建成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发挥电力基础设施的优势,以电力光纤网络连接全网算力资源,并通过确定性网络技术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全面融入和服务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基础上,南方电网公司研发了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该系统为用户提供算力一站式服务,用户只需上传算力任务需求,系统将自动基于当前的电价、绿电情况,匹配符合
价格预期、低碳标准以及性能要求的最佳算力资源,将用户上传的算力任务通过电算网一体调度,“以电价信号、绿电超发信号,向低电价区域、新能源密集区域转移,实现新业务分钟上线,闲置资源弹性复用,绿电优势跨省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提到。
“过去,由于算力任务类型多样且缺乏统一标准,电力、算力与碳排放的换算难以量化,影响了算力任务的电碳算协同调度与运营。我们提出了电碳算计量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嵌入电碳算映射模型,精准计算算力任务所需的电力消耗和碳排放。”钱琳补充道。基于该计量方案与映射模型,在近日开展的粤黔苏三地跨域调度测试验证中,系统提前测算任务对应的电力负荷,实时对比南方区域电价,经实测通过价格引导约500kWh智算任务从广州转移到贵州,从高峰时段转移到低谷时段,整体电费降低36%。该系统通过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互,实现算力负荷成本与电力市场的实时联动,预计每年可降低算力网综合运营成本超10%。
碳排治理,算力跨域流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不仅是“经济账”,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还为算力的绿色低碳流动提供了关键支持。钱琳介绍,系统依托“电碳协同监测机制”,可实时追踪每项算力任务背后每一度电的碳排放信息,生成清晰可溯的“
碳足迹画像”。
算力任务转移为绿电消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当贵州区域光伏、风电发电量激增时,系统监测到当地绿电超发信号,可生成响应绿电消纳的跨域调度策略,引导广州、苏州等地算力任务转移至西部绿电多发区域运行,并通过绿电绿证交易,进一步提升了绿电消纳比例,助力数据中心绿色化建设,更满足了用算企业低碳合规的发展需求,实现了多方“共赢”。
接下来,南方电网公司将进一步立足电力资源与数据优势,携手高校、科研院所、算力网络服务商等产学研用生态伙伴,不断加大电碳算协同产品研发力度,着力推动“电碳算协同”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有效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