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南南合作2025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在清华大学正式开班。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太平洋岛国等14个发展中国家的28名政府高级官员、技术
专家与政策研究人员将围绕“气候投融资与
绿色低碳转型”展开为期14天的深度研修与交流。
研讨班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承办。
本期研讨班以“气候投融资”为主题,设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政策、国际技术转移、碳定价机制、国内行动、国际经验五大模块,通过专题讲座、
案例研讨、实地调研等形式,系统介绍中国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碳市场运行、可再生能源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培训期间,学员还将赴东莞调研绿色低碳产业示范项目,深入了解地方气候投融资创新路径。
清华大学核能与
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海涛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长期服务于国家气候政策制定,核能与
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则在高温气冷堆等第四代核能系统研发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此次研讨班依托清华多学科交叉优势,旨在分享中国在气候投融资、绿色转型、碳定价等方面的政策经验,推动构建发展中国家间务实合作网络。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综合处处长侯芳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等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希望借助此次研讨班,打造国际对话
平台,学术交流
平台和技术融资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各国学员的气候变化投融资的对话与合作网络。
截至2025年,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共承办5期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约有140名来自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已形成了覆盖39个发展中国家和友好国家的气候变化和投融资领域的全球对话与合作网络。通过知识共享与能力建设,培训班助力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投融资政策设计与项目实施能力。部分学员回国后主导制定了本国气候投融资战略框架,成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南南合作的重要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