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行施策提升数据质量管理水平
随着碳市场扩围工作纵深推进,纳入企业数量、覆盖排放规模、监管工作量等都将显著提升。笔者建议,准确认识和把握不同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的异同和关键,分行业、分层次、系统性、全方位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不同行业排放数据质量全链条管理能力,助力全国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突出地区行业,“一行一策”提升能力。激发地方的能动性,结合区域发电、水泥、钢铁、铝冶炼行业企业规模、管理实际和产业特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差异化制定行业碳市场能力提升方案和政策。围绕计量、检测、排放核算、月度存证等环节,衔接国家政策和标准规范,细化完善配套落实制度规程和工作指南,加强问题收集、分类和答疑,推动记录台账、核算、存证等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调动行业的积极性,发挥建材、水泥、钢铁、有色金属、节能、环保、计量、检验检测、核算核查等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作用,加强行业规范、行业自律和经验交流。
二是突出从业群体,分类开展培训教育。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涉及购销、运输、生产、化验、计量、统计、核算等环节,涉及部门和人员较多,有必要在开展碳市场综合性培训之外,深入结合行业特征、企业需求和管理实际,面向不同岗位的人员分类分级常态化开展培训,特别针对法规制度、计量、检定校准校验、盘库、核算、自动在线监测、月度存证、报告填报、信息公开等开展专题培训。此外,要组织有关监管部门及排放报告编制、检定校准、检验检测、排放报告技术审核等技术服务机构及人员开展能力建设活动,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和专业技术服务质量水平。
三是突出企业主体,加快补齐短板弱项。重点排放企业是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排放数据质量事关企业切身利益,应将数据质量管理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探索提升碳市场能力“一企一策”模式。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建立和优化企业碳市场工作领导机构,细化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组建和强化
碳资产管理专业团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全面对标对表碳市场法规制度、行业标准规范等,识别企业管理和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加快完善有关制度规范、操作规范、台账报表,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比如,水泥行业企业应加快提升盘库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钢铁行业要强化分燃料、分工序的能源计量能力,铝冶炼行业要补齐生产精细计量短板。
四是突出延伸业态,规范培育服务市场。随着碳市场发展,碳资产委
托管理等
绿色低碳服务业态也在加快成长。但因服务业态新、进入门槛低、标准规范不健全、对不同行业技术要求差异把握不准等叠加影响,第三方市场总体服务质量仍不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亟待进一步培育和规范。要加快培育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维护校准检定、检验检测、核算核查等碳市场第三方服务市场,完善碳市场各类服务标准规范,推动第三方机构信息公开,探索建立服务质量评估和分级机制。加强典型
案例宣传和通报,引导传统和新兴业态有序发展。同时,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联动监管,用好用足认证认可、检定校准、环境监测等领域监管工具,综合治理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作者单位:向柳、许芮,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省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研究智库);郭喆,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