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碳市场可期 八大重点能耗行业有望全部纳入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碳交易网2021-01-13 08:41

近期多个部委密集释放强烈信号,减碳支持力度将全面升级,一系列政策已在路上。记者获悉,全国碳市场有望于今年年中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率先履约,“十四五”期间钢铁、化工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有望全部纳入。专家测算,“十四五”期间,碳排放交易量有望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增加3至4倍。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
 
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碳排放权交易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
 
2011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地方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覆盖企业共计3443家,涉及行业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2014年至2020年,8大试点城市共计完成2.18亿吨二氧化碳交易,实现51.61亿元交易总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在此背景下,各部门加紧谋划相关路线图,“减碳”成为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要主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要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部署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持续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工信部则强调,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金融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央行明确,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财政部也表示,要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目前,相关政策正在加速落地。1月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建设和发展进入新阶段。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将分到碳排放配额。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未来还将制定并发布温室气体核算报告与核查、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共同搭建起全国碳市场的基本制度框架。同时,将加快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余碧莹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建立碳市场的国家80%以上都将电力行业纳入其中,而且电力行业占到70%以上的配额量。未来随着电气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预计到2060年我国电力需求将达到14万亿至22万亿千瓦时。在如此巨大的体量下,我国碳市场建设将电力行业率先纳入,可以说抓住了重点。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指出,电力行业参与碳市场具有多方面影响:一是促进发电行业、发电企业重视碳减排,碳将作为一种有价资源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二是提升了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的能力建设,如建章立制、成立碳资产公司、开展碳盘查、编制核算报告等。三是在发电行业节能降耗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减碳的市场手段。四是促进电力行业向清洁低碳转型,进一步促进低碳或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碳市场前期还是以免费配额为主,对企业的直接影响可能没那么大,后续应思考如何开展基于市场机制的多轨设想,引入市场拍卖机制,在不同部门综合运用命令型工具、碳交易、碳税、补贴等有效策略,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减排的积极性。”余碧莹表示。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日前撰文也建议,遵循适度从紧原则确定碳配额总额,确保形成合理碳价。在交易方式方面给予交易机构更大的灵活性,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研究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场所开展连续交易和集合竞价。引入中央对手方机制,建立碳定价中心,设立碳配额预留机制与碳市场平准基金,完善价格调控。
 
电力行业的纳入只是第一步,未来全国碳市场还将覆盖更多高能耗行业。“一个行业成熟了就再纳入一个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会有新的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李高表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开展交易,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将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2060碳中和:重点行业技术路线图》显示,电力行业将在2024年至2031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在40亿至43亿吨二氧化碳。钢铁行业2022年至2025年碳达峰,峰值在16亿至18亿吨二氧化碳。关键化工产品力争2037年前碳达峰。交通方面,货运、客运分别在2025年至2031年、2030年至2035年碳达峰。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个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随着《办法》的实施,未来中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最终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行业,排放总量将超过50亿吨,在整个“十四五”,碳排放交易量有望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增加3至4倍。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