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2017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在即,各碳交易试点城市都在利用试点优势支持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建设,做好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稳妥衔接的各项工作。作为全国首批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北京也是如此。
“八个率先”推进碳交易试点建设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北京为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2012年10月,北京市试点实施方案率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为规范有序推进试点建设,“全面考虑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各个方面,总体规划、分步推进、保质保量,碳排放交易试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碳交易试点总体设计方面,北京率先实行第三方核查机构和核查员双备案制度;率先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碳排放评价工作;率先出台《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率先出台《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办法》;率先探索开展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执法;率先开展跨区域交易;率先发布42个行业79个细分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北京环境交易所碳交易中心主任王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北京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主要内容涵盖了覆盖范围、配额分配、MRV制度、交易制度、市场监管、遵约制度、抵消制度、跨区域合作等关键要素。2014年年底,北京与承德联手打造了全国首个跨区域碳交易市场,承德碳汇项目累计实现成交量约7万吨,交易金额260万元。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行地区,辖区内6家水泥企业作为首批重点排放单位被纳入北京碳市场;其他符合条件的机构和自然人也可参与交易;承德的减排项目可视同北京本地项目进行抵消使用。2016年4月,北京又与内蒙古正式启动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碳交易试点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
目前,北京碳交易试点已形成“1+1+N”的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具体包括北京市人大立法、地方政府规章和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的配额核定方法、核查机构管理办法、交易规则及配套细则、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以及北京环境交易所推出的碳排放权交易规则及细则等20余项配套政策文件与技术支撑文件,为试点建设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和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王阳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此外,北京市发展改委核定履约企业的碳排放权配额,并进行逐年免费分配,同时预留不超过年度配额总量的5%用于定期拍卖和临时拍卖。北京市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监测报告核证(MRV)体系,已建立碳排放数据电子报送系统,发布了6个行业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监测指南、核查程序指南、核查报告编写指南以及核查机构管理办法,开创了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首都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局面。